- 时间:2021-10-26 03:06:26
电视剧《功勋》收官,《袁隆平的梦》迎来大结局,袁隆平的三个梦都已。
众所周知,袁隆平曾在2018年11月,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颁奖晚会上,说到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世界。
可世人不知道的是,他其实还有第三个梦想,就是和他的贤内助邓哲一起白头偕老。
从青春年少,到白头偕老,袁隆平和邓哲跨越了57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之间的感情愈久弥珍。
爱情是可以包容一切的。师生恋如何,闪婚、裸婚又如何,他们用这半世纪的相知相伴,告诉我们:这才是爱情最好的样子。
01
把我的生命交给你
1960年,对于30岁的袁隆平来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在湖南安江农校当老师的袁隆平,因为一篇论文,被解除了班主任的职务,分配到学校实践基地凤凰坡劳动。临走前,他要求给学生上最后一节课。
农2班学生邓哲晚上偷偷跑来告诉他,大家都喜欢听他的课,但是明天的课,教务处不让学生去上。此刻的袁隆平并不知道,这个叫邓哲的女孩子会成为他的一生挚爱和最忠诚的战友。
邓哲是袁隆平的幸运儿,她的第二次出现,让袁隆平在那么一大片稻谷中找到了“鹤立鸡群”。看着红丝带系着的稻种,袁隆平对未来的千斤稻充满了信心。
一年过后,预想中的千斤稻并没有出现,“鹤立鸡群”试验田的产量反而还不及普通的稻种,这让袁隆平倍受打击。邓哲来看望袁老师。她无意中的一句话让袁隆平茅塞顿开,原来是种子自身的问题,而不是培育失败。
这个姑娘从此住进了袁隆平的心里。
一晃,沉迷于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34岁了,他的好友谭胖公夫妇执意给他介绍女朋友。袁隆平一百个不配合,还扭扭捏捏请他们帮忙打听下,学生邓哲的消息。当听到邓哲没对象时,袁隆平长松了一口气。
邓哲是个活泼大方的漂亮姑娘,毕业后分在农技站工作。她能歌善舞,曾是校篮球队队长。
在邓哲心里,袁老师是个好老师、好男人。他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绝佳的琴技,都令邓哲深深着迷。
面对心仪的姑娘,直男袁隆平想速战速决。他给邓哲写诗、陪她看电影、到宿舍楼下拉小提琴。面对袁隆平突如其来的浪漫,本来就崇拜袁隆平的邓哲,心瞬间小鹿乱撞。
两人正式交往不到一个月,袁隆平在篮球场上向邓哲求婚。
那一天,正在看邓哲打比赛的袁隆平,突然跑到球场上,一跃而起,在空中截住邓哲投篮的球。邓哲要他别捣乱,袁隆平却一本正经,望着邓哲的眼睛说,咱们结婚吧。打球别人可以替,扯结婚证别人替不了啊。
在周围一片喝彩声中,害羞的邓哲答应了。
兜兜转转间,缘来是你,34岁的袁隆平终于等来了26岁的邓哲。从此,他有了第三个梦。
他们在同事的帮衬下,婚礼办得是简单而热烈。虽然没买新衣服、也没礼物,但袁隆平的承诺重千金,他当着众多同事和朋友的面,郑重地说道:“我,袁隆平,把我的生命交给邓哲。”
“把我的一切都给你,这就是我爱你的方式”这是何等的霸气。对两个相爱的人来说,不管前方的路有多少荆棘,为了所爱的那个人,再多的付出也值得。
袁隆平和邓哲之间并没有一见钟情,也没有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
他们的爱情始于师生情,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知心,终于人品。
02
不离不弃的承诺
结婚的第一天,他们就坚定地对彼此许诺:“永远陪着对方,不离不弃。”
袁隆平和邓哲结婚后,不管是身处逆境的低谷,还是后来抵达人生的顶峰,他俩始终信守着承诺,不离不弃。
婚后的邓哲成了袁隆平的贤内助,不再管袁隆平叫老师,除了照顾袁隆平的起居外,她还是成了袁隆平追寻杂交稻之路上的好帮手。
在旁人对袁隆平的杂交稻理论质疑,说他是疯子的时候,邓哲就是袁隆平最强大的后盾。袁隆平清楚地知道,无论怎样,邓哲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他。
婚后的袁隆平并没有什么改变,他依旧一门心思扎在他的试验田里。只不过他身边多了个娇小的身影。在寻找杂交稻的路上,袁隆平不再孤单,因为,他有了最好的搭档和帮手。
他们在一块块稻田里,大海捞针般寻找着那株上天给予的礼物。邓哲每次抬起头,都能看到袁隆平专注的身影。稻花香里听你说丰年,是独属于他们小夫妻的浪漫。
为了早点找到那株雄性不育苗,邓哲下班后,也参与到袁隆平的寻找队伍中。烈日暴晒、蚊虫叮咬、皮肤过敏,邓哲从来没有一丝抱怨。终于,他们在14000多株稻子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苗。
这6株宝贝被袁隆平用孩子的饭碗精心养着。为了支持袁隆平的事业,邓哲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买了设备和仪器,生活上捉襟见肘。
然而,正当杂交水稻实验有了点眉目的时候,一场特殊的运动开始了。他们培育的秧苗接二连三遭到破坏。袁隆平担心自己会和金老师一样,就给邓哲打预防针,要她做好心里准备,实在不行,就先回娘家。
没想到,一向说话温温柔柔的邓哲却表示,袁隆平去哪,她就去哪,大不了一起种田当农民,而且还可以继续研究杂交稻。
邓哲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在实验秧苗被毁后,袁隆平痛苦不已。邓哲安慰他,大不了,我再陪你去找,一年找不到,就两年,总会找到新的不育株的。
后来,袁隆平在学校的一口废井里,救回了5株残存的秧苗。邓哲把这星星之火的苗苗,藏到苹果园的臭水沟继续培育。她相信,种子还在,知识还在,只要有土地,杂交水稻一定能成功。
法国大作家大仲马曾说过:“艰苦是一把锋利的雕刀,时刻都在雕琢着人们的灵魂。”
袁隆平在那场运动中被列成了典型,同事们见到他绕道走。有一段时间还被下放到矿上干活,袁隆平对此特别憋闷。
邓哲安慰他:“不管你头上戴了多少帽子,我只知道你是我丈夫,是个一心埋头苦干的老实人。”
听到这句话,袁隆眼眶湿润了,他感动得说不出话来。这世上,知我者,邓哲也!他暗暗发誓,等以后有条件了,一定要对邓哲更好。
在最艰难的日子里,邓哲没有丝毫退缩,她一如既往地支持着袁隆平,给了他一个稳定温暖的家。
爱一个人,就全心全意地相信他,支持他、成全他,这恐怕就是爱情最好的样子了。
03
别样的浪漫
1966年,省里成立了杂交稻课题组,袁隆平被调到省农科院。邓哲留在黔江,照顾家里的老人孩子。夫妻俩这一分居就是20余年。
他们之间就靠书信传情。袁隆平在每封家书中,都流露着对邓哲的愧疚和爱意。而邓哲给袁隆平写信则是报喜不报忧,每次都是家里挺好的,不要惦记。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早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稻种,让老百姓都吃饱饭等等。
空间的距离并没有,让袁隆平和邓哲之间的感情疏远,反而在一来二往的鸿雁传书中,两颗心贴得更紧密。
袁隆平曾给邓哲写过不少情诗,其中有一首大意是这样的。“茫茫苍穹,漫漫岁月,求索的路上,我想牵着你的手,来一起穿越凄风冷雨。待我寻觅了南北东西,蓦然回首,却发现伊人就在咫尺中。”
1982年春节,邓哲突患急性病毒性脑炎昏迷不醒。袁隆平很自责自己对妻子关心太少,都是他不好,只顾杂交稻不顾家,才把妻子累病了。握着邓哲粗糙的手,这个在运动中都没流过泪的男人,在妻子的病床前掉下了眼泪。
为了让邓哲早日醒过来,袁隆平一直给她读书、唱歌、说话,他说妻子一定能听见。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老天,也许是他的爱让邓哲舍不得离开。
在昏迷15天后,邓哲终于醒了过来,一声低喃:“隆平,你辛苦了。”这一声宛如天籁之音,袁隆平高兴地跳了起来。
在袁隆平的细心照料下,奇迹出现了。一个月后,邓哲康复出院,没有产生任何后遗症。
这应该是袁隆平和邓哲独处最长的一段时间。这场大病让他意识到妻子对这个家的重要性,他想尽办法来补偿。
别看袁隆平生活中大大咧咧,不拘小节,但他记得与邓哲之间所有的纪念日、生日。他总会在那天给邓哲来点小惊喜。有时是一首诗,有时是一件不菲的礼物,或者拉上老伴打打乒乓球,或者琴瑟和鸣
袁隆平的儿媳妇曾揭过老爷子的短。她说老爷子给她婆婆买衣服,从来都是一式2件,哪件合适就穿哪件。还有老爷子如果出差,每天都要和婆婆通电话,雷打不动,这甜蜜的劲让家里的小辈都羡慕不已
袁隆平格外珍惜和邓哲在一起的时光,特别是他退下来后。老两口不管去哪儿都是手牵着手。
随着杂交水稻的成功,袁隆平成了世界名人,但他在邓哲眼里,依然是那个什么家务也不会做的男人。
邓哲说她有时候很无奈,因为每次她洗澡的时候,袁隆平都会隔几分钟就叫一次邓哲的名字。刚开始邓哲还挺烦,后来知道袁隆平是担心燃气热水器不安全,就由着他了。
邓哲在吐槽时,袁隆平一脸宠溺的笑容看着她。原来,吐槽也是一种幸福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深爱。
结语
袁隆平说:“一个人如同一粒尘埃,无论怎样飞扬,最终都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
这是袁隆平对他和邓哲57年相濡与沫生活的感悟。是啊,无论是“杂交水稻之父”,还是是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英雄,亦或是电影里的主演,他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女人的默默坚守。
不管袁隆平走得多远,飞得多高,风筝的线头始终握在邓哲的手中。
幸福的婚姻都是相似的,家庭和睦、夫妻恩爱。
《功勋》虽已收官,但那些充满激情与斗志的峥嵘岁月,那些与温柔细致的邓哲在一起的日子,也让我们更加怀念这位可亲可敬的英雄。
爱情最好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从袁隆平和邓哲身上找到答案。
功勋袁隆平的梦第一集观后感2
电视剧《功勋》以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为出发点,以八个单元分别讲述八位人民英雄的故事,在这部剧中,最后一位就是袁隆平,著名农业科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01.谭胖公和袁隆平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袁隆平和谭胖公都是金老师的学生,金老师算是袁老在杂交水稻研究的领路人,刚开始袁隆平在学校搞的是红薯的研究,但是金老师一眼就看到了这个研究的未来,无法通过种子遗传。
金老师十分看中袁隆平,提议袁隆平研究水稻。从刚开始袁隆平放弃研究红薯,转而研究水稻的时候,谭胖公就一直陪伴在袁隆平的身边。
在得罪王贵的时候,谭胖公并没有远离袁隆平,反而支持帮忙袁隆平,与当时的王贵作对。在当时那个时代,能做到如此,那可真的是亲人。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当王贵拒绝了袁隆平诉求,不愿承认研究红薯的局限性,谭胖公陪着袁隆平一起张贴论文,彻底得罪王贵;当谭胖公嘴里说着不愿与袁隆平一起张贴论文,但还是最后支持袁隆平;当袁隆平去劳动实践时,谭胖公也把自己的手电筒送给了袁隆平。
02.谭胖公结局悲惨
当袁隆平被下放到矿上的时候,袁隆平被谭胖公检举,说他有传染病,会传染给别人,袁隆平由于长时间在稻田里干活,于是就得了皮炎,不会传染给别人,但也治好。
谭胖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记恨袁隆平,而恰恰是保护袁隆平,在当时那个年代,挖矿有很大的风险,是一个很危险的活。谭胖公和与袁隆平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两人年龄相仿,岁数差不多,爱好理想差不多,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很好,好到成为一家人。
谭胖公的老婆荷花本来是给袁隆平介绍的对象,但因为当时的袁隆平忙于科学实验,一句“肥水不流外人田”,荷花和谭胖公成为夫妻,一路扶持。
袁隆平的夫人邓哲也是谭胖公给袁隆平张罗的,促成两人的婚姻,谭胖公是袁隆平一直都很珍惜的朋友,两人一起经历过的太多,这一路上,袁隆平收到的争议太多,有很多很多人都不相信袁隆平能创造历史,能让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都吃得上饭。
但谭胖公以及身边仅有的几个人的支持让袁老知道自己的梦终究有一天实现,袁老知道在自己追梦的这条道路上会有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当困难真正的来临的时候,袁老还是撑不住,难受。
谭胖公自从被下放之后就一直在劳动改造,最后一次在遇到袁老时,他就跟着袁老一起研究杂交水稻。国家终究还是重视科学研究,袁老的杂交水稻研究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人力物力财力都支持,本想到这里还以为谭胖公和袁老终于能一起干杂交水稻了,没想到福兮祸兮。
杂交水稻在海南研究,但是海南岛的蛇特别多,谭胖公就在一次外出的时候被蛇咬了,不治身亡。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被蛇咬了基本上没办法治疗,谭胖公也因此去世,真得是太可惜了。
谭胖公真得是袁老最好的朋友,他真正的懂袁老,袁老在别人眼里是疯子,在他的眼里就是家人,胖公的死真得是太可惜了,袁隆平的军功章有他的一个角。
谭胖公去世,金老师去世,就连父亲去世也是在妻子邓哲办完后事之后才告诉袁老,袁老连最后一面也没有看见,袁老支撑不住了。
今年袁隆平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或许他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陪伴那些他来不及陪伴的亲人朋友。
生前袁老专注研究杂交水稻,陪伴他的是皮炎的折磨,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是亲人朋友的离去,好在袁老努力付出有了回报,两个梦实现,获得“共和国勋章”,成为一代伟人。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浪费粮食,才对得起袁老的辛苦研究。
功勋袁隆平的梦第一集观后感3
随着电视剧《功勋》的热映,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为国家兴盛、人民幸福默默付出一生的科学家和战斗英雄们,其中《袁隆平的梦》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袁隆平如何心心念念为解决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温饱问题,几十年不懈探索和奋斗的故事。很多观众看完不禁又一次缅怀起袁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50 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这个小助理不一般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他们可能是从书本上、从老师的教诲或者从父母的讲述中了解到这些知识,认识袁隆平的,但是对于小演员崔皓禹来说,他认识袁隆平的方式很特殊,因为,他有幸成了“袁隆平“的小助理。
在《袁隆平的梦》中,崔皓禹饰演向大毛,称袁隆平为“袁叔”,是袁隆平在凤凰坡期间的小跟屁虫,兼职小助理。不要小看这个戏份不多的小角色,在剧中,他是让袁隆平下定决心继续做水稻研究的关键人物,也是第一个亲耳听到袁隆平说“禾下乘凉梦”的人。
其中有一场戏是向大毛让袁隆平帮他给自己的妈妈写信。在那个忍饥挨饿的年代,向大毛的妈妈因为吃不饱饭离开了家,离开了向大毛。这场戏中,崔皓禹用真挚的语气述说着对妈妈的思念,其中“妈妈,你回来吧,夜里我不再喊饿了。你回来的时候天苗就结穗了,咱们就不用再挨饿了。”平淡的语气中透露出不符合年纪的成熟,崔皓禹把一个失去了母亲后内心逐步成熟,变得乖巧懂事的孩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引发观众的共鸣,让人不禁心疼向大毛这可怜的孩子,也表现出小演员崔皓禹过硬的台词表演功底和恰到好处的情绪表达。而且和老演员黄志忠对戏时,崔皓禹一点都没有表现出青涩。
袁隆平即将离开凤凰破时,向大毛追上来跟袁隆平喊话:
“袁叔叔,上八不是八,下八才是八,十字坐中间,救命活菩萨,什么字?”
袁隆平:“米,稻米的米。”
大毛:“我等着吃你的米。”
简单的对话却情绪饱满,这一次袁隆平的离开,向大毛有不舍,更有期待。因为,袁隆平在凤凰坡就有帮他们种出更好水稻的可能,但袁隆平离开去做水稻研究却是更有意义的事。
这一场戏崔皓禹的表现获得了导演阎建钢和袁隆平的饰演者黄志忠的高度认可。对于一个出生在城市,没有经历过饥饿年代的孩子来说,是很难理解人们对于粮食的渴求。但崔皓禹却凭借自己的悟性,在导演的启发下,精准地把人物的状态表现出来。当向大毛喊出“我等着吃你的大米”这句话时,将情感升华,向大毛代表的是祖国的下一代,代表的是人类的未来,他的喊话就像一份使命,让袁隆平开始思考和面对饥饿这道人类共同的难题。从这里开始,袁隆平更加坚定了自己毕生的追求,让人类永远告别饥饿。这也让跟他演对手戏的黄志忠非常意外,两人互相成就,将这场戏表演得富有层次。
小角色,大作用
人们都说一部剧中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袁隆平的梦》这一单元中,崔皓禹的戏份虽然不多,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存在,对剧情起到推进作用。所以,崔皓禹从来都不敢掉以轻心,为了演绎好剧中向大毛的角色,他牺牲了很多休息的时间,认真了解袁隆平的事迹,提前背好台词,反复琢磨人物背后的情感与情绪表达方法,小小年纪却有一副大人成熟、有条理的做事风格。在拍摄现场,跟着其他演员一起长时间拍摄也从不喊苦喊累,克服恶劣天气、艰苦环境等问题,尽自己所能将这个角色演绎的更加精彩。这对于小演员来说很不容易。崔皓禹小小年纪就如此敬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也确实让观众看到了自己他的演技与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在剧中,向大毛敦促袁隆平实现了禾下乘凉梦,在剧外,崔皓禹的演员梦将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