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的姓氏都会有不同,可能翻译成汉字之后的姓氏我们都比较熟悉,而对于满族姓氏我们并不是那么的了解,在满族文化中,他们的姓氏有哪些,又是怎么演化而来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满族姓氏的演变?
和汉族一样,满族人的姓氏来源也有很多,但最普遍的也不过几种。熟悉满族历史的人会知道,满族有八大老姓:佟(佟佳)、关(瓜尔佳)、马(费莫)、索(索绰罗)、赫、何(赫舍里)、富、傅(富察)、那(那拉)、郎(钮祜禄)、。另一种说法。满族的八大姓是佟隹氏、瓜尔隹氏、马隹氏、索绰络氏、祁隹氏、富察氏、那拉氏、钮祜禄氏。有的学者认为有赵(伊尔根)姓。各有道理。这些姓氏的来源大概都是以上几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些汉字发音近似的姓在满语中可能是同一个姓,如纳兰氏和那拉氏。清初名人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父子,姓纳兰,其实就是那拉氏。
族姓氏的演变:满族姓氏繁多,据《皇朝通志氏族略》中记载有六百四十六姓,又记谱外三十三姓。满族的姓氏来源或以部落为姓,如叶赫部落称叶赫那拉氏(又为那拉氏);或取自山川、河流、某地域的名称,如居住宁古塔地区的叫宁古塔氏、乌苏里江边的叫乌苏里氏;使用女真旧姓,如 粘姓满族、又如完颜氏、瓜尔佳氏、钮钴禄氏、那木都鲁氏、舒穆禄氏等;还有赐姓和冠汉姓者,如明朝汉族对投降或被俘的女真或满洲人赐姓:麻子帖林儿改王麒、阿哈出改李善诚。其实满族先人女真进入中原后,早就既使用本民族姓氏也使用汉族姓氏,在《金史》附录的《金国语解》里,载有女真与汉族姓氏的对应关系:完颜,汉姓曰王。乌古论曰商。徒单曰杜。女奚曰郎。兀沿曰朱。蒲察曰李。颜盏曰张。温迪罕曰温。石抹曰萧。奥屯曰曹。孛术鲁曰鲁。移刺曰刘。斛勒曰石。纳喇曰康。夹谷曰仝。裴满曰麻。尼忙古曰鱼。斛准曰赵。阿典曰雷。阿里侃曰何。温敦曰空。吾鲁曰惠。抹颜曰孟。都烈曰强。散答曰骆。呵不哈曰田。乌林答曰蔡。卜散曰林。书虎曰董。古里甲曰汪;还有一些随名字为姓者。但是以满族三大姓为最多.
族先世女真族早有以女真姓氏译以汉姓的旧俗,如完颜氏,译汉为王或汪;钮祜禄氏,译汉为郎;舒穆禄氏,译汉为舒或徐。被康熙皇帝誉为满洲翻译第一人的徐元梦,本姓舒穆禄氏,但从其名字看,显然受汉族的影响。乾隆帝在乾隆十二年七月十八日上谕中即严厉指责:满洲,姓氏惟当对音,而竟有译为汉姓者,今既灼见其谬,岂可置之不论(《东华录》乾隆二十六)。
满族历来有出名不冠姓的习惯,在社会交际中人们往往以其名之首字当姓呼之,因而认为满族人父子不同姓,或一辈一个姓,或一家几个姓等等。乾隆年间满族画家、《木兰秋猕图》作者,自署长白山老满洲京旗驻防热河兴隆阿,使人只知其名,其满洲姓氏为何,却无从查考。又如京旗驻防热河皂保,历任吏、礼、刑部尚书、理藩院大臣、吉林将军等职,姓宁古塔氏,镶黄旗人,世居北京前园恩寺和热河温家沟路北22号,其父永某,子双泰,孙景贤,曾孙恒启,在社会交际中,人称其家永宅、皂宅、双宅、景宅、恒宅,至今景贤之女玉华、翠华则姓景,恒启之孙恒毅则姓恒,其本姓为何,却鲜为人知,宁古塔满语为六之意,故皂保同族之后人有冠姓刘者,因刘与六字谐音。再如寄籍承德的清代康熙年间曾任山西巡抚、议政大臣、兵部尚书,并协助康熙帝举行多伦会盟与亲征噶尔丹诸事的马齐之后人世袭镇国公府敦惠伯宗华,本姓富察氏,字子实,其子富察杰,女富察骥;后因从世俗,即以宗华之首字为姓而姓宗名士杰、士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下令迫使旗人更名、冠姓、入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满族人不得不更名、改姓,并在所在省、县入籍。民国初年,随着八旗制度的解体,在当时政府的迫力下,旗人的更名冠姓入籍已形成大势所趋。也就形成了满族姓氏的演变过程了。
特别推荐:微信搜索“查字典教育”或“czdedu”关注查字典教育门户网公众号。
(查字典起名网(m.chazidian.com/zl/qiming/ )为您提供的《满族姓氏的演变过程是怎么来的》是由热心网友投稿的。 如果任何人或单位,认为本文侵犯您的利益,烦请提供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送邮件至 czd-yy@chazidian.com ,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