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本文记述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终于在长勺之战中,使弱小的鲁国击败了强大的齐国的进攻,反映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注释】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得厚禄的人。间(jiàn):参与。
[6]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7]衣食所安: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8]专:独自亨有。
[9]人:这里指一些臣子。
[10]徧:同“遍”,遍及,普遍。
[11]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石、丝织品。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12]孚(fú):诚信感人。
[13]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4]狱:诉讼案件。
[15]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6]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7]驰:驱车(追赶)。
[18]辙(zhé):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9]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0]盈:充沛,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