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 汉语字典
  • 词语字典
  • 成语词典
  • 近义词
  • 反义词
  • 英语词典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人>>张旭
张旭
  简历:
  1981年9月一1985年7月,在吉林省吉林大学法律系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5年9月一1989年7月,在吉林省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
  1989年9月一1993年10月,在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学习,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5年11月一1996年11月,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
  1988年7月研究生毕业以后,开始留校任教,1990年9月,被评聘为讲师。
  1996年9月被聘为副教授。十几年来,一直主讲中国刑法学、犯罪学,国际刑法学,英美刑法和比较刑法学。
  1992年通过了“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并成为执业律师(兼职)。通过承办各类案件,积累了一定的办案经验。
  1998年开始承担《法制与社会发展》的编辑工作。
  发表文章: · 解析“新证券法”五处新意
  · 行政许可法:部门规章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 胁迫未成年人乞讨将拘留10天以上
  · 违反治安管理逾期不缴纳罚款将被行政拘留
  · 体育行业规则与刑法的冲突
  · 施米特的挑战——读《议会民主制的危机》
  · 关于犯罪预防体系的思考
  · 不安抗辩权制度的困境及出路
  · 解读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宪法学视角
  · 试析死刑复核程序中几个问题
  · 非公有制经济的刑法保护探析
  · 隐私权保护立法刻不容缓
  · 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救济思考
  · 关于不安抗辩权的法律思考
  · 论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
  · 票据抗辩之我见
  · 论法律信仰的培养
  · 对《道路运输条例(送审稿)》中赔偿限额制度的质疑
  · 室内装饰装修业:市场大,问题多——兼谈一点法律思考
  · 职业介绍所服务欺诈——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相关著作:
  《减免刑事责任理论比较研究》,长春出版杜, 1994年5月第1版。
  参编《新刑法教程》,赵秉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参编《刑法新立罪的理论与实务》,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主要研究成果:
  1.《减免刑事责任理论比较研究》,长春出版杜, 1994年5月第1版。该书首先对减兔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与刑事责任之间的关系,减免刑事责任的根据、原则和类型等一般性问题进订了研究,然后就刑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减免刑事责任类型进
  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2《罚金刑刍议》,载于《河北法学》1987年第三期。该文主要探讨了扩大罚金刑适用范围的必要性和适用罚金刑应注意的问题。
  3《醉酒犯罪比较研究》,载于《现代法学》1989年第4期。该文在比较、分析各国醉酒犯罪立法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立法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立法的建议。
  4.《也谈刑法的修改》,载于《河北法学)1991年第5期。该文提出,79年刑法的确需要修改,但全面修改刑法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应首先进行个别修改,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修改。
  5.《受贿罪主体研究》,载子《现代法学》1992年第1期。该文主要探讨了受贿罪的特征与其主体的特殊性。
  6.《减轻刑事责任探析》.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第3期。该文着重探讨了减轻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及其与减轻刑罚的关系。
  7.《免除刑事责任探析》,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2期。该文在比较、分析各种免除刑事责任概念基础上,提出了免除刑事责任的应有概念及其和免除刑罚的区别。
  8.《保安处分与刑法完善》,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第5期。文章提出,在修改刑法过程中,应引进必要的保安处分措施,并对引进内容和适用主体进行了探讨。
  9.参编《新刑法教程》,赵秉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9月第1版。
  10.《论引渡中的主权与人权》,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年第6期。该文指出,在引渡中要保护人权,但更要尊重主权。
  11.参编《刑法新立罪的理论与实务》,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12.《关于腐败概念的法律思考》,载于《检察之声》1998年第2期。该文从法律角度对腐败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13.《罪刑法定与国际刑法一一兼论国际刑法的基本原则》,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1998年第5期。该文着重探讨了罪刑法定原则在国际刑法中的地位,并探讨了国际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4.《人权与国际刑法》,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6期。该文提出了国际刑法中人权的界定,人权标准的评断及人权保护的实现途径。
  15.《关于国际刑法认识基点的思考》,载于《刑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杜1999年3月第1版。该文主要研究了国际刑法的概念和特征:
  16.《死刑与引渡——源自人权保护的思考》,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2期。该文从人权保护的立场出发,提出死刑应作为一个任择性的拒绝引渡的事由。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