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韦应物是京兆万年人。韦氏家族主支自西汉时已迁入关中,定居京兆,自汉至唐,代有人物,衣冠鼎盛,为关中望姓之首。不但贵宦辈出,文学方面亦人才迭见。《旧唐书》论及韦氏家族说:“议者云自唐以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其孝友词学,承庆、嗣立力量;明于音律,则万里为最;达于礼仪,则叔夏为最;史才博识,以述为最。”这些韦姓人物,还只说到中、盛唐以前。中庸前期的韦应物,则可以说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
玄宗天宝十载 (751),15岁的韦应物以“门荫”入宫廷,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作人。安史乱起,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乱后,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生平年表
1岁 玄宗开元25年(737)生于京兆
14岁 玄宗天宝九年(750)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15岁 玄宗天宝十年(751)在“三卫”为玄宗侍卫。
……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评。
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23岁 肃宗乾元元年(759)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
27岁 代宗广德元年(763)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
29岁 代宗永泰元年(765)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
33岁 代宗大历四年(769)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
38岁 代宗大历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
44岁 德宗建中元年(780)在长安闲居。
45岁 德宗建中二年(781)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46岁 德宗建中三年(782)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
47岁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
48岁 德宗兴元元年(784)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
49岁 德宗贞元元年(785)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岁 德宗贞元二年(786)在江州刺史任。
51岁 德宗贞元三年(787)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
52岁 德宗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
53岁 德宗贞元五年(789)仍在苏州刺史任上。
54岁 德宗贞元六年(790)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
55岁 德宗贞元七年(791)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玄宗天宝十载 (751),15岁的韦应物以“门荫”入宫廷,为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附读。在此期间,他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少年荒唐,并未认真读书、作人。安史乱起,韦应物扈从不及,流落秦中。乱后,韦应物折节读书,痛改前非,从一个富贵无赖子弟一变而为忠厚仁爱的儒者,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了。
从肃宗广德二年 (764年)起到德宗贞元七年 (791年),将近三十年间,韦应物大部分时间在作地方官吏,其中也有短期在长安故园闲居,或在长安任官。在地方官任上,韦应物勤于吏职,简政爱民,并时时反躬自责,为自己没有尽到贡任而空费俸禄自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是韦应物晚年任苏州刺史时写给朋友的诗中一联。一派仁者忧时爱民心肠,感动着后世读者。沈德潜评论说: “是不负心语。”"不负心语"就是有良心的话。
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 (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生平年表
1岁 玄宗开元25年(737)生于京兆
14岁 玄宗天宝九年(750)本年前后以门荫补右千牛
15岁 玄宗天宝十年(751)在“三卫”为玄宗侍卫。
……改羽林仓曹,正八品下。
……授高陵尉、廷评。
20岁 玄宗天宝十五年(756)本年8月在京兆府昭应县成婚,夫人元苹16岁。
23岁 肃宗乾元元年(759)安史乱后撤出三卫,后数年在长安,曾一度在太学读书。
27岁 代宗广德元年(763)本年秋冬间为洛阳丞。
29岁 代宗永泰元年(765)仍为洛阳丞,后为河南兵曹。永泰中因惩办不法军士被讼,后弃官闲居洛阳。
33岁 代宗大历四年(769)本年前后,从洛阳至长安。
38岁 代宗大历九年(774)任京兆府功曹,正七品下。
40岁 代宗大历十一年(776)朝清郎,正七品上。九月夫人卒,十一月葬。
42岁 代宗大功十三年(778)本年秋已为户县令。
43岁 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六月自户县令除栎阳县令,七月以疾辞官。
44岁 德宗建中元年(780)在长安闲居。
45岁 德宗建中二年(781)四月,迁尚书比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46岁 德宗建中三年(782)仍在尚书比部员外郎任。
47岁 德宗建中四年(783)夏,由前任领滁州刺史,秋到任,正四品下。
48岁 德宗兴元元年(784)仍在滁州刺史任上,冬罢任。
49岁 德宗贞元元年(785)春夏闲居滁州西涧,秋加朝散大夫,迁江州刺史,正四品下。
50岁 德宗贞元二年(786)在江州刺史任。
51岁 德宗贞元三年(787)本年赐封扶风县男,食邑300户。入京为左司郎中。
52岁 德宗贞元四年(788)七月,由左司郎中领苏州刺史,从三品。
53岁 德宗贞元五年(789)仍在苏州刺史任上。
54岁 德宗贞元六年(790)本年春仍在苏州任上,后罢刺史任,闲居苏州永定寺。
55岁 德宗贞元七年(791)去年冬或本年初卒于苏州官舍。后运回长安,十一月归葬少陵原祖茔。
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本年十一月廿七日与夫人合葬。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