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字典
  • 汉语字典
  • 词语字典
  • 成语词典
  • 近义词
  • 反义词
  • 英语词典

当前位置:查字典>>诗人>>王嫱
王嫱
   据统计,古往今来,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与之有关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写过昭君事迹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现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汉、翦伯赞、费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来,生长在巴山楚水地区的一个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历代文人的心灵共鸣,把中国文坛搅得风雷激荡。这正是因为南方巴楚文化与北方华夏文化交汇的光环,投射在昭君这个创作本体上,反映出了夺目光彩。
  李白《王昭君》: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杜甫《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王安石《明妃曲》:
  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亿.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植拔春风手,弹着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董必武《谒昭君暮》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
  满雪莹《菩萨蛮——昭君怨》:
  望远故乡长相忆,黛眉细腰娇无力。
  柳丝芳草凄,抚琴泪眼迷。
  一曲昭君怨,诉己思乡情。
  何时能归来?仰面风淡轻。
  张志真《过王昭君故里》:
  春江秋水总流淌,王嫱芳名永留芳。
  汉家桃花开不败,清溪青冢一样香。
  贾天源《昭君志》:序
  历史无法记载昭君的一颦一笑,甚至对她的描述只有寥寥几笔。昭君的心思,有谁明白?纵使明白,又如何验证?于是,昭君便不再是真实的昭君了,她变成了梦,变成了文人笔下的幻想。
  文学源于精神,精神隶属于各自的时代。所以,文学是时代的镜鉴,是精神的先锋。
  我写的文章,自然源于我的精神。因此,我写的是我心目中的昭君——可以说,他与真实的昭君完全不同了——这点也包括她所处的环境和她接触的事物。所以此诗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就不足为怪了。
  羊唤牛鸣入梦湾,曦光柔暖摇轻睑。
  起身含笑着骑装,出帐牵驹欲广原。
  骏马单于风掣来,梨花公主兔飞前。
  昨昔碧落云如雪,今日蔚空天似蓝。
  看妾已经鞍辔整,邀君再度天际边。
  卿何劝吾吾应歇,吾复请卿卿笑欢。
  瞵目娇嗔偏要去,翘唇恐吓不吃饭。
  即说留下有惊喜,且信你言独自玩。
  一队轻骑好飒爽,领头汗血最翩然。
  须臾遥望只天涯,转瞬倾听唯鸟喧。
  侧首朝阳游碧空,扬鞭快马点平川。
  萋萋嫩叶翠飘香,朵朵新花娇斗艳。
  清水一丝绿野开,金鱼三跃珍珠旋。
  千虫万鸟歌啁啾,碧草奇葩舞妙曼。
  急湍冰流闪澈清,昭君仙子笑泠然。
  彩蝶寻觅何人香,百鸟拜朝谁者艳?
  冰雪聪明小女儿,天真烂漫姝靖仙。
  星眸闪烁乾坤亮,丹口微弧天地暖。
  空里传鸣鸿唤声,眼中悠落轻翎雁。
  莫非前岁平沙托,定是今年送信还。
  三载宫墙久未回,千里尺素报平安。
  然纵如今获自由,却而三月不书笺。
  连绵相思也无助,不若积极复乐观。
  快踏百骑雷电至,夫君一马骏骐先。
  单于既是已经回,於氏要同北海远。
  谁道宁胡太心急,何曰喜事真接连?
  顿时寰宇寂无声,刹那泪珠凝泫然。
  公主银铃热泪里,昭君小鹿众人间。
  父兄怎会来关外,嫱女何能不笑颜?
  原是拜迁大汉使,从今便宜玉门关。
  一年四季九相聚,千丽万姝亿忌羡。
  先请同回军驻营,再歌相会水草原。
  百人齐舞迎宾客,篝火绚烂照月天。
  公主昭君歌一曲,春风暖雾弥人间。
  流连终曲马头琴,兴尽归路欢笑面。
  再请父兄独会晤,秉烛夜话家乡言。
  莫说辛苦太难过,可道甘甜真无限。
  倘使宫中冷月屏,何如马上威风鞍?
  若说墙里花邀月,怎比塞北团话园?
  本厌身周城垛门,又钟无尽大自然。
  都夸天子有贤德,更爱单于喜浪漫。
  如此美事嫱女得,反怜姊妹终身怨。
  文人弄墨悲昭君,贱妾无知说不冤。
  倘若昭君不塞北,定闻千骑向外关。
  不言青冢遍焦野,只道乌狐游广原。
  大小骸骷血畔卧,几多佳秀梦中唤?
  烈士含恨乡梓望,慈母密缝谁者穿?
  我度燕门万众悲,众行地狱我谁叹?
  纵然天助败匈奴,必有鬼夺英少年。
  千顷良田有草耕,万方沃土无人看。
  大敌压境燃眉急,小市充金军旅钱。
  马乱兵荒农业废,戈鸣角响商铺远。
  谁来过问诗文事?笔走尽书战报连。
  挥洒丹青非美人,精勾墨线是沙盘。
  圣贤经传束高阁,灰土尘埃积三年。
  孙子有云不战胜,男儿何必裹尸还?
  且观今日太平世,可看银鸽白翼闪。
  边塞不隔篝火光,长城难阻牛羊山。
  九州皆忘干戈声,天下共奏丝竹幻。
  胡地可闻大汉赋,长安闲听马头弦。
  南来牛马价公道,北运丝绸值千钱。
  汉庶能喝鲜奶茶,胡家笑煮江南饭。
  葡萄美酒万杯起,快舞轻歌同声赞。
  从此不愁战事频,于今当庆同盟建。
  外交无恼因成友,内政有方得兴安。
  似舜又临开盛景,如尧再世启新篇。
  九州和睦华夏知,民众大同天下欢。
  屋亭高举千层瓦,广厦相接万里连。
  饱食佳肴嗅菜香,醉喝佳酿饮美泉。
  精丝巧绣衣天成,罗绮缎绸人尽艳。
  驿站可传快信至,车行能到八极边。
  昭君出塞九州平,四海因嫱天下安。
  宴至终时蟋蟀歌,独行帐外风云展。
  月华千里流光动,星宿万颗冰火闪。
  孤立夜空苍幕下,忖思失意怅然间。
  流星飞陨转瞬逝,於氏宁胡千载叹。
  壮志若成美梦真,天堂不比人间煊。
  只悲空晓冀希在,常苦有心无力现。
  来世若为男壮儿,定叫天下似云端。
  后记
  写了两首排律后,就很明白中国没有史诗的原因了。不要说押韵、平仄这样麻烦的规则,单用对偶来叙事就能难煞所有人了。
  我写的这两首排律基本上是守规矩的,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还留有一些变化。
  我想,中国的诗制还有待进一步改良——至少现在,它还不是很实用的文体。
  都市隐侠《昭君出塞》:
  长篇史诗《和平之歌》第三部《和平的中国》之第十一章《黄尘古道》节选
  一
  昭君远别故国的两行珠泪,
  也许还是那样冰冷;
  迎着大漠风沙一路洒落,
  冰雪般剔透晶莹。
  从高祖立国到昭君出塞,
  一百七十二年哪,
  西北边疆打打停停,
  汉匈关系摇摆不定。
  二
  南郡秭归水秀山青,
  香溪长流波光粼粼。
  有位民女常在溪边俏立,
  青春容颜鲜花般娇嫩。
  鬟髻高耸雾涛起,
  柳叶细眉入云鬓,
  美目流盼星光动,
  鼻如悬胆稳相称,
  吐气如兰惹芳芬,
  随意朱笔点绛唇,
  面衬桃花白里红,
  灿烂一笑齿如银,
  香肩酥手疑无骨,
  纤指似葱捻花轻,
  娉娉袅袅凤步摇,
  冰肌玉理细又匀,
  王氏好女人间少,
  天生丽质衣布裙,
  玉埋泥石尤生辉。
  珠坠渊薮映水明,
  落雁美名贯千秋,
  绝代风华照古今。
  三
  元帝选秀女,
  虎狼官差到南郡,
  一路麟麟车声,
  一路啾啾马鸣,
  自古红颜多不幸,
  昭君从此远离了亲人。
  皇帝三宫六院嫔妃如云,
  秀女进宫是人生的不幸;
  宫花几度开又谢,
  宫树几度黄又青,
  几番萧萧夏雨,
  几番飘飘秋云,
  熬过寒冷的冬,
  熬过和暖的春,
  宫女的寂寞凄凉有谁怜悯?
  昭君的悲怨嗟伤无人过问。
  四
  呼韩邪单于听说中原多美人,
  觐见汉元帝求妻和亲。
  宫里盛传呼韩邪求亲的消息,
  昭君叹息过后横下了芳心:
  既然无法享受美好人生,
  不如为国家为民族做点事情。
  她主动申报到掖庭,
  要求担当民族团结的重任。
  公元前三十三年,
  汉宫秋月一片凄清。
  有位佳人离开了宫阙,
  衣衫飘飘啊款款盈盈。
  她已改名宁胡阏氏,
  被许为呼韩邪单于的女人。
  红颜弱女心雄志坚,
  把最艰难的人生目标选定;
  为求国泰民安以身事仇,
  舍弃自我选择了和平。
  昭君的少年青春,
  沐浴着汉族高度发展的文明,
  而宁胡阏氏将终老异域,
  面对游牧族原始的野性。
  汉元帝颁下诏书,
  把他的年号改为“竟宁”,
  他坚信昭君此去,
  会带来长久的安宁。
  昭君为国为民作出牺牲,
  国家该用什么来褒扬昭君?
  元帝开启国库,
  搬出一万六千斤棉絮和黄金,
  再搬出一万八千匹织锦。
  可是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哇,
  这些怎能换取一颗博大的心?
  还得带些图书典籍和珍奇,
  带上中华民族的富裕与文明。
  五
  汉家女儿要远嫁匈奴,
  善良的人们拥满街头,
  故国故人哪在依依挥手,
  长安古都止不住泪流。
  有位将军悄悄一顿足:
  昭君哪昭君,你豪迈的气概,
  令执坚披甲的纠纠男儿含羞。
  有群老人抹抹眼角:
  姑娘啊姑娘,你好走,
  今后的日子会有苍天保佑。
  香车宝马哟披红挂彩,
  昭君面向南方拜了三拜,
  拜别了父母,拜别了故国,
  她把自己交给不可知的未来。
  鹤舞长空晨光灿烂,
  昭君的车队离别长安。
  离情悠悠啊别意绵绵,
  嫁路苍茫山长水远;
  云山凝愁水波寒,
  昭君一去不回还;
  一去不还为和平,
  从此胡汉少征战。
  流水如泣秋风如歌,
  昭君的车队渡过黄河。
  离乡万里啊别路千重,
  千山万水她已经走过。
  走过村庄与城郭,
  顾盼留恋步难挪;
  走过平林与荒漠,
  车马踟蹰费蹉跎。
  乱云飞渡日色昏沉,
  昭君的车队穿出长城。
  长城远横阴山下,
  衰草黄沙愁断魂;
  卷地狂风连尘起哟,
  吹破思乡万里心。
  抬头还慕孤飞雁,
  年年犹历汉家春;
  昭君孤旅出塞远呵,
  长城外边无汉人。
  席地而居白布作毡,
  昭君的车队翻过阴山;
  山外人地两陌生,
  日日厌食畜肉餐,
  强饮酪浆穹庐里,
  皮裘马粪难驱寒。
  千艰万难皆自招,
  何苦只身远和番?
  汉家女儿多英豪,
  昭君留下了千年感叹。
  只身事番为和平,
  一路依依到龙庭,
  习惯迥异噢言语不通,
  昭君却赢得人们的信任。
  她教男人生产耕作,
  她教女人编织缝纫,
  她把友谊播种在异族,
  她将礼物分发给众首领。
  匈奴人民爱戴昭君,
  昭君爱护着匈奴人民,
  胡汉和亲意义重大影响至深,
  向遥远的北方传播了中原文明。
  六
  我无法描述呼韩邪的心理,
  他是那样钟情于漂亮的汉妻,
  一片真情象草原般广阔,
  关怀昭君胜过关心自己;
  白发红颜相爱相依,
  情意取代敌意。
  他们缔造出伊屠智牙师,
  和亲和出基因复杂的子息。
  可惜岁月不饶人哪,
  仅仅只有两年的温馨甜蜜,
  呼韩邪单于垂垂老矣,
  生命的火焰飘摇欲熄。
  他想传位于昭君的儿子,
  可是他们的儿子还在襁褓里。
  马背上的民族天性强悍,
  没有成年的男子如何自立?
  匈奴有“恤嫂”的陋习,
  兄长亡故妻儿由弟弟承继。
  呼韩邪打定主意:
  只要昭君还是阏氏,
  昭君的儿子就能接近权力。
  于是他一改父子相传的传统,
  将权力的宝杖传给兄弟。
  昭君的儿子后来做了右日逐王,
  与汉族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密。
  昭君遵照汉帝圣谕,
  相从匈奴习俗,
  她用自己的一生,
  陪伴着丈夫的弟弟。
  生养了两个女儿,
  须卜居次云与当于居次云,
  都高举汉匈友好的大旗。
  七
  昭君的生年卒地已无从查考,
  昭君坟却在呼和浩特南郊。
  坐北朝南称青冢,
  深沉的怀念已化作碑文墓雕。
  春天坟头草萋萋,
  总比别处返青早;
  霜天雪地秋风摧哟,
  傲霜凌寒未肯凋。
  人说是昭君芳魂不灭念家乡,
  坟草荣枯要随秭归香溪的岸草。
  马致远特作《汉宫秋》,
  颂扬昭君的戏剧知多少?
  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王昭君,我们为你骄傲。
  你是人类和平史上最早的旗手,
  是民族团结的典型代表。
  一个纤纤弱女,
  偏做了绝世英豪。
  自从你嫁给呼韩邪,
  中华民族六十年没有流血;
  欢声笑语代替征战杀伐,
  万里长城烽火熄灭;
  汉匈之间歌舞升平,
  戍卒守将鞍马久歇;
  友好往来交通贸易,
  “边城晏闭牛羊遍野”。
  只是中原人民牵挂你呀,
  牵挂你每一个日日夜夜,
  你的心事向谁倾诉?
  你能否习惯茹毛饮血?
  一曲琵琶孤守异域寂寥,
  一袭皮裘独立大漠风雪。
  自从你走后两千年,
  五百位诗人遗诗千篇,
  千秋万代在歌咏,
  千秋万代在怀念,
  你深明大义情怀耿耿,
  和平的见识高于青天,
  青冢一座自成和平丰碑,
  诗人的文墨都是枉然。
  八
  昭君不是出塞的第一人,
  华族也不只汉代一朝和亲。
  自从高祖送别宗室女,
  香车宝马走走停停;
  从大汉到大清,
  历朝历代啊车轮滚滚。
  美丽的女儿不断出塞,
  红颜白刃呵玉壶冰心。
  隋唐美女多去突厥和吐番,
  也难免要去回纥吐谷浑。
  宋女常配契丹与党项,
  大清的女儿都嫁给蒙古人。
  一阵唢呐远入胡尘,
  便少一段鼓角争鸣;
  华族女儿入边嫁蛮人,
  在周边传播着中华文明。
  盈盈蛾眉化解了民族矛盾,
  纤纤弱质阻止过无数战争。
  当今世界五十亿人们啊,
  谁能告诉我?谁能告诉我噢?
  有多少华族女儿和亲异邦?
  有多少华族女儿远嫁敌国?
  有人说汉代和亲多宫女,
  典型代表是昭君,
  只是皇帝的子民,
  不能体现华族爱和平的真诚。
  那唐朝呢?唐朝能否证明?
  唐朝和亲多公主,
  典型代表是文成与金成,
  她们都是皇帝的骨肉至亲!
  中国公主一个个孤旅远行;
  她们带着民族的期盼,
  她们肩负和平重任,
  绝对不同于现代西方的谍海艳情。
  几千年儒家文明,
  是怎样冲撞了西方野心?
  我问“中国威胁论”者们,
  我问居心叵测的大学者亨延顿:
  汉唐盛世天下知,
  人类世界谁也不比中国更强盛,
  强者对弱者的忍让与付出,
  到底是为和平还是为战争?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