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第二次护法后,孙中山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孙中山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共产党合作。孙、越会面曾后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1923年年初,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得以在3月回粤。12月29日,孙中山落实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在苏联援助下,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并以蒋介石为校长。11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倒曹锟,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惟健康已急转直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同年10月,具有进步思想的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同时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此时的孙中山已是重病缠身,为了国家的前途他毅然北上,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作斗争。孙中山先生1924年11月离开广州,绕道日本,开始北上之行。12月4日到达天津,受到两万群众欢迎。由于一路颠簸和北地严寒,先生旧病复发,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准备22日入京。18日,先生得悉“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约之意”,大失所望,遂病情加剧。段祺瑞又来电相催,说:“时局未定,庶政待商,务祈速驾,以慰众望”;先生复电:“准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入京。”孙中山先生12月31日抵京,受到两万多群众欢迎,随后入住北京饭店。
八、晚年
孙中山1925年1月抵京后即开始病发,1925年1月26日,先生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2月18日,先生移至行馆接受中医治疗;3月11日,先生自知不起,由夫人扶腕,在《孙中山国事遗嘱》、《孙中山致苏联遗书》上签字。最终于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8岁,孙中山临终时同意汪兆铭所代笔的《总理遗训》及《致苏联政府书》。香港《华字日报》翌日报道了 孙中山的死讯:“孙文吐呕大作。不能进食。脉搏骤增至一百六十度。呼吸十八次。极危险。克礼医生在左右看护。终夜不离。戴天仇为孙草遗嘱。唯孙尚未签字……孙文病至十日晚大变。腹胀加增。克礼为之打针放水。今日上午九点三十五分钟逝世。当弥留时。戴天仇代草遗嘱。孙科急电粤民党要人来京。”
同日,胡汉民饬令各地停止宴会:“十二日午一时胡汉民接汪精卫来电、谓孙中山于十二日上午九时四十分病终京寓,胡汉民即分饬各大小机关、由十二日起、下半旗七天、并令公安局分饬市内酒楼、即日起停止宴会、市民停止七天、在职人员则停止一个月、各机关用蓝印一月、兵士及各机关职停员缠黑纱一月。”1925年4月2日,孙中山安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石塔中。北伐成功后,于1929年6月1日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弥留之际,孙中山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北京签名吊唁者74万多人,参加送殡者3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治丧处成员并敬献长挽联: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暗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他在三份遗嘱上签署。今日中国人常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他当日托咐何香凝要“善视孙夫人(宋庆龄)”,“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回答:“先生,我亲近先生二十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我虽然知识能力都很薄弱,但是总算能够亲受总理三民主义的教诲,我有一分力量,必定尽力宣传。”孙中山过去一再推迟为遗嘱签字,此时在宋庆龄附助下,在三个遗嘱文件上签名。
1923年年初,陈炯明部被逐出广州,孙中山得以在3月回粤。12月29日,孙中山落实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重建大元帅府,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联共政策。在苏联援助下,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并以蒋介石为校长。11月,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推倒曹锟,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惟健康已急转直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时,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帮助,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这次合作实现后,以广州为中心,汇集全国的革命力量,很快开创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局面。同年10月,具有进步思想的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为临时执政,同时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此时的孙中山已是重病缠身,为了国家的前途他毅然北上,并提出“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两大号召,同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作斗争。孙中山先生1924年11月离开广州,绕道日本,开始北上之行。12月4日到达天津,受到两万群众欢迎。由于一路颠簸和北地严寒,先生旧病复发,边接受治疗,边接见京津要人,准备22日入京。18日,先生得悉“临时执政府行文各国使署,有尊重历来条约之意”,大失所望,遂病情加剧。段祺瑞又来电相催,说:“时局未定,庶政待商,务祈速驾,以慰众望”;先生复电:“准于十二月三十一日入京。”孙中山先生12月31日抵京,受到两万多群众欢迎,随后入住北京饭店。
八、晚年
孙中山1925年1月抵京后即开始病发,1925年1月26日,先生被确诊为肝癌,在协和医院接受手术。2月18日,先生移至行馆接受中医治疗;3月11日,先生自知不起,由夫人扶腕,在《孙中山国事遗嘱》、《孙中山致苏联遗书》上签字。最终于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58岁,孙中山临终时同意汪兆铭所代笔的《总理遗训》及《致苏联政府书》。香港《华字日报》翌日报道了 孙中山的死讯:“孙文吐呕大作。不能进食。脉搏骤增至一百六十度。呼吸十八次。极危险。克礼医生在左右看护。终夜不离。戴天仇为孙草遗嘱。唯孙尚未签字……孙文病至十日晚大变。腹胀加增。克礼为之打针放水。今日上午九点三十五分钟逝世。当弥留时。戴天仇代草遗嘱。孙科急电粤民党要人来京。”
同日,胡汉民饬令各地停止宴会:“十二日午一时胡汉民接汪精卫来电、谓孙中山于十二日上午九时四十分病终京寓,胡汉民即分饬各大小机关、由十二日起、下半旗七天、并令公安局分饬市内酒楼、即日起停止宴会、市民停止七天、在职人员则停止一个月、各机关用蓝印一月、兵士及各机关职停员缠黑纱一月。”1925年4月2日,孙中山安厝于北京西山碧云寺内石塔中。北伐成功后,于1929年6月1日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弥留之际,孙中山提到国事的遗言是:“和平……奋斗……救中国!”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在北京签名吊唁者74万多人,参加送殡者30余万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治丧处成员并敬献长挽联:
“广东是现代思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孕育萌兴于斯乡,先生挺生其间,砥柱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要为人间留正气;
“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取、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争思奴隶牛马尔家国,吾党适丁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暗天愁,问继起何人,毅然重整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他在三份遗嘱上签署。今日中国人常提到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出自孙中山留给国人的政治遗嘱。他当日托咐何香凝要“善视孙夫人(宋庆龄)”,“弗以其夫人无产而轻视”,何香凝回答:“先生,我亲近先生二十多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不测,我们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我虽然知识能力都很薄弱,但是总算能够亲受总理三民主义的教诲,我有一分力量,必定尽力宣传。”孙中山过去一再推迟为遗嘱签字,此时在宋庆龄附助下,在三个遗嘱文件上签名。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