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 汉语字典 > 頞的意思

ě

  • 拼音: ě  
  • 注 音: ㄜˇ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 左右结构
  • 造字法:頁
  • 简体部首:
  • 更新时间:2025-02-06
  • ě
頞的意思、基本信息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下】【頁字部】 頞;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403第05(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烏割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𠀤音遏。【玉篇】鼻莖也。【孟子】疾首蹙頞而相告。【莊子·至樂篇】深矉蹙頞。 又【博雅】䪼也。 又【釋名】頞,鞍也。偃折如鞍也。 又幽頞,獸名。【山海經·幽頞贊】幽頞似猴,俾愚作智。觸物則笑,見人佯睡。好用小慧,終是嬰繫。 又【玉篇】亦作齃。【史記·蔡澤傳】魋顏蹙齃。【註】齃,烏葛反。 又音案。【史記·西南夷傳】秦時常頞略通五尺道。【註】頞,音案。孚遠曰:常頞,疑人姓名。
考證:〔【釋名】䪼也。〕 謹按語出博雅,今將釋名改爲博雅。〔【逸雅】頞,鞍也。偃折加鞍也。〕 謹按語出釋名,今將逸雅改爲釋名,並照原文加鞍改爲如鞍。

基本解释


è   ㄜˋ
◎ 鼻梁:“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è 
〈名〉
(1) 鼻梁 [nasal bridge]
頞,鼻茎也。从页,安声。——《说文
则辛頞鼻渊。——《素问·气厥论》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孟子·梁惠王下》
(2) 又如:蹙頞(皱眉头)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查看全部
頞的同音字
包含的词语
进入频道>>
相关成语
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