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 > 汉语字典 > 痏的意思

wěi

  • 拼音: wěi  
  • 注 音: ㄨㄟˇ
  • 繁体字:
  • 汉字结构: 半包围结构
  • 造字法:疒
  • 简体部首:
  • wěi
痏的意思、基本信息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中】【疒字部】 痏;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772第25(点击查看原图)
【唐韻】榮美切【集韻】【韻會】羽軌切,𠀤音洧。【說文】疻痏也。【玉篇】瘡也。【廣韻】瘡痏。【前漢·薛宣傳】遇人不以義而見疻者,與痏人之罪鈞,惡不直也。【註】應劭曰:以杖手擊人,剝其皮膚腫起,靑黑而無創瘢者,律謂疻痏。師古曰:痏,音鮪。【抱朴子擢才卷】生瘡痏於玉肌。【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註】瘡痏謂瘢痕。 又【說文長箋】方言謂之翻痏,又謂之翻胃,食下咽不受也。【正字通】按痏胃音義各別,箋以痏作胃,誤。 又【集韻】尤救切,音宥。顫也。 又于六切,音郁。病也。

基本解释


wěi   ㄨㄟˇ
◎ 疮:“齐王疾痏”
◎ 殴打人成创伤:“遇人不以义而见疻者,与痏人之罪钧。”
◎ 瘢痕(疤瘌)。
◎ 痛声。

yù   ㄩˋ
◎ 病。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wěi 
〈名〉
(1) 殴人皮破血流者为“”。泛指殴伤;创伤。亦指受创伤 [wound;cut]
疻保辜痏呼号。——《急就篇》。颜师古注:“殴人皮肤肿起曰疻,殴伤曰痏。”
(2) 即针刺的痕迹、针孔 [trace of needling]
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灵枢经
(3) 针刺的次数 [number of needling]
刺之三痏。——《素问·刺腰痛篇》
(4) 穴位名 [wei-point]
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外侧指少泽、关冲、商阳;内侧指少商、中冲、少冲)。——《灵枢经
(5) 瘢痕 [scar]。如:痏疥(瘢痕和疥疮。比喻小事)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查看全部
痏的同音字
包含的词语
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