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巳集上】【水字部】 滋;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642第15(点击查看原图)
〔古文〕𣳯𦱳【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兹。水名。【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又霸水之別名。【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又蒔也,長也,益也。【書·泰誓】樹德務滋。 又液也。【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又多也,蕃也。【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又滋味也。【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又濁也。【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又與孳孜通。 又通作兹。【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又【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基本解释
● 滋
zī ㄗˉ
◎ 生出,长:滋生。滋芽。滋事。滋扰(骚扰生事)。潜滋暗长。
◎ 增益,加多:滋养。滋补。滋阴。
◎ 汁液,润泽:滋润。
◎ 味道:滋味。
◎ 喷射:往外滋水。
◎ 浊:“何故使吾水滋?”
英文翻译
◎ 滋
grow multiply
字源字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