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信训斥。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见书怒甚……遂札飭余曰:‘汝妇背夫借债,谗谤小叔,且称姑曰令堂,翁曰老人,悖憀之甚!’”
(2).旧时官府上级对下级发文训示。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当经 薛大臣 札飭 上海道 ,传諭 美国 在 沪 之领事。”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仰内务部会同军务部,出示晓諭,并札飭所属,切实调查,无论何处何人招兵,须确係有公文。”
(3).指旧时官府上级对下级的训示公文。《冷眼观》第十三回:“﹝制臺﹞説着就随手拿过一张札飭来,指着那官衔道:‘这 两湖 总督部堂 张 ,就是兄弟。’”
成语(Idiom):札饬(zhá chì)
发音(Pronunciation):zhá c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记录事实真相,以便日后查证。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札饬是由“札”和“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札,指用纸或木片做成的简单记录物,类似于现代的便签;饬,指整理、归纳或修正。札饬的基本含义是指记录事实真相,以便日后查证。它强调了对事实的准确记载和整理。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札饬通常用于形容对重要事实进行记录和整理的行为。可以用于描述在调查研究、历史记载、法律文件等领域中的工作。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生活中对重要信息的记录和整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札饬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书制度。在古代,札子是一种用来记录重要信息的简单纸片或木片。饬则是指整理、归纳或修正。札子常用于记录政府文件、命令和重要事件等。札饬成语的出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对于准确记录和整理信息的重视。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札饬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札”和动词宾语“饬”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每个细节都札饬得很清楚,以便日后查证。
2. 在历史研究中,必须札饬好每个事件的时间和地点。
3. 他喜欢札饬自己的思考过程,以便更好地理清思路。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札饬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用纸条记录重要的信息,然后再整理、归纳这些纸条,以便日后查证。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文书制度和历史记载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的纸张和文书制度,以及古代的记载方式和工具。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札饬了每天的作业任务,以便不会漏掉任何一项。
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札饬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审查我们的实验报告。
3. 高中生:我札饬了自己的学习计划和进度,以便更好地管理时间和复习内容。
4. 大学生:在科研实验中,我们需要札饬每个步骤和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论文撰写。
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