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鐁锣 (sè luó)
发音(Pronunciation):sè luó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声音沉闷,不响亮。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鐁锣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鐁”指的是锈迹斑斑的铁器,比喻声音低沉,不响亮;“锣”指的是一种打击乐器,比喻声音清脆响亮。因此,鐁锣这个成语形容的是声音沉闷,不响亮。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鐁锣常用于形容声音低沉、沉闷,不响亮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说话声音低沉,音量不够大;或者形容乐器的声音不够清脆响亮。此外,也可用于比喻说话或文章表达不清楚,不生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鐁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喻世明言》中的一则寓言故事中。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市场上卖锣,他为了让锣的声音听起来更加清脆响亮,用油擦拭锣面,结果反而让锣的声音变得沉闷不响亮。这个故事就是为了形象地说明声音沉闷不响亮的情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由形容词“鐁”和名词“锣”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声音像鐁锣一样,听起来很沉闷。
2. 这个乐器的音质不好,听起来就像是鐁锣。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鐁”这个字与“锣”这个乐器联系起来,想象一个锈迹斑斑的锣,打击出来的声音低沉,不响亮。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声音的成语,如“铿锵有力”、“声色俱厉”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的声音像鐁锣一样,我们听不清楚。
2. 初中生:音乐课上,同学们一起演奏的乐器声音有些像鐁锣。
3. 高中生:演讲比赛中,他的声音沉闷不响亮,没有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4. 大学生:音响设备出了问题,导致音乐会上乐器的声音变得像鐁锣一样,影响了观众的听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