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唽唽
发音(Pronunciation):xī x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颤抖、战栗。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唽唽是一个形容词,表示身体或声音的颤抖、战栗。它可以用来形容因寒冷、恐惧、紧张等原因引起的身体或声音的不自主的颤抖。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唽唽常常用于描述人们在寒冷的天气中颤抖,或者在紧张或恐惧的情况下出现身体的颤抖。例如,当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里站在外面时,可能会因为寒冷而唽唽直颤;当一个人面对恐惧的情境时,也可能会因为紧张而唽唽发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唽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小宛》中的一篇诗歌中。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寒冷的天气中颤抖的情景,使用了“唽唽”来形容她的颤抖。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唽唽是一个叠字词,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这种结构的成语在表达时会强调词义的重复,增强了表达的感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冰天雪地里,冻得唽唽直颤。
2. 考试前,他紧张得唽唽发抖,连话都说不利索。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唽唽与颤抖的动作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寒冷的冬天里因为寒冷而颤抖,或者在紧张的情境下因为紧张而颤抖的场景。这样的形象记忆可以帮助记忆唽唽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诗歌、散文或小说来进一步了解唽唽的用法和意义。同时,可以学习其他与颤抖相关的成语,如“战战兢兢”、“发抖不已”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在冬天的早晨,因为寒冷而唽唽直颤。
2. 初中生:当我站在讲台上发言时,紧张得唽唽发抖,声音都颤抖了。
3. 高中生:他听到那个恐怖的故事后,整个人都唽唽直颤,不敢再往下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