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俛附(fú fù)
发音(Pronunciation):fú f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低头顺从,卑躬屈服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俛附是指低头顺从,屈从服从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对权势强大的人或者势力顺从、屈服,不敢违抗。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权势强大的人面前,表现得非常顺从、屈服,不敢有任何反抗的举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俛附”来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公使季札如楚,楚人囚之,而使人告于襄子曰:‘晋国大夫囚季札,请以救之,敢望诸?’襄子如晋,见于晋侯曰:‘楚人囚吾大夫季札,请以救之,敢望诸?’晋侯对曰:‘寡人之臣有罪而囚之,寡人之事也。’襄子辞而去。公问之,对曰:‘君使臣如楚,楚人囚之,告于君,君辞而去,臣不知所以报楚人。’公曰:‘报之以直。’卒如楚。楚人又囚之,使人告于襄子曰:‘楚人囚吾大夫季札,请以救之,敢望诸?’襄子如晋,见于晋侯曰:‘楚人囚吾大夫季札,请以救之。’晋侯对曰:‘寡人之臣有罪而囚之,寡人之事也。’襄子曰:‘然则寡人之臣有罪于楚,楚人囚之,寡人敢不救乎?’晋侯曰:‘寡人之臣有罪于楚,楚人囚之,寡人敢不救乎?’襄子曰:‘晋人囚寡人之臣,寡人敢不救乎?’晋侯曰:‘然则行之。’襄子辞而去。公归,曰:‘君使臣如楚,楚人囚之,告于君,君辞而去,臣不知所以报楚人。’公曰:‘报之以直。’卒如楚。”这个故事讲述了晋国大夫季札被楚国囚禁,襄子两次为他求情,但晋侯都不肯救助,最后襄子决定自己去救季札,表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正直的品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宾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权贵面前,他总是俛附顺从,不敢有任何异议。
2. 面对压力,我们不能一味俛附,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俛附”联想为一个人低头顺从的形象,同时想象一个人被强大的力量压迫得低下了头。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更多与权力、顺从相关的成语,如“卑躬屈膝”、“卑躬屈节”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很严厉,同学们都俛附在她的权威之下。
2. 初中生:在家长的压力下,孩子们不得不俛附顺从,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
3. 高中生:面对权威,我们不能一味俛附,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