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秋毫之末
发音(Pronunciation):qiū háo zhī m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非常微小的东西或细微的差别。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秋毫,指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秋毫之末,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或细微的差别。形容事物之间差别极小,难以分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别或区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秋毫之末,不能蔽釐。”这句话出自《左传》,原意是说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就算再小,也无法遮挡住大风。后来,人们将其引申为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或细微的差别。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秋毫之末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秋毫”是一个名词短语,表示秋天鸟兽身上的细毛;“之”是一个介词,表示关系;“末”是一个名词,表示末尾、最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两个方案的差距非常小,可以说是秋毫之末了。
2. 在他眼里,这些问题都只是秋毫之末,不值一提。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将“秋毫之末”与秋天的细毛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非常微小的东西或细微的差别。可以通过想象秋天的细毛在风中飘动的画面,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井底之蛙”、“豪放不羁”等,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秋毫之末也要珍惜,不要浪费任何一点资源。
2. 初中生(13-15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之间的分歧只是秋毫之末。
3. 高中生(16-18岁):这个研究成果与前人的研究成果相比,只有秋毫之末的差距。
4. 大学生(19-22岁):这篇论文中的错误只是秋毫之末,不会影响整体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