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恓恻(xī cè)
发音(Pronunciation):xī cè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悲伤或痛苦的样子。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恓恻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恓指悲伤,恻指痛苦。恓恻形容人们在面对悲伤或痛苦时的表情或神态。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恓恻一般用于形容人们在遭受打击、失去亲人或经历痛苦时的悲伤表情。可以用于描述战争、自然灾害、生离死别等情境下的痛苦和悲伤。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恓恻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原文是“瞻彼淇澳,恓恻而泣”。这句话形容了昭公去世后,人们在淇澳(淇水入海处)哀悼时的悲伤神情。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恓恻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妈妈去世的葬礼上,他的恓恻之情溢于言表。
2. 我看到他恓恻的表情,知道他一定经历了很多痛苦。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恓恻的发音与“稀侧”进行联想,稀侧的发音与恓恻相似。可以将“稀侧”想象成一个悲伤、痛苦的人,帮助记忆恓恻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恓恻相关的成语,如“恻隐之心”、“恻隐之情”等。这些成语都与悲伤、同情有关,可以扩展你的词汇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听到小狗受伤了,小明的脸上露出了恓恻的表情。
2. 初中生:当她听到朋友的家庭遭遇了不幸时,她的眼中闪烁着恓恻的光芒。
3. 高中生:在电影中,主人公在恓恻的情绪下,为自己的梦想坚持奋斗。
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恓恻”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