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穮蓘(jiāo gǔn)
发音(Pronunciation):jiāo gǔ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或事物在外表上看似美好,实际上内在空虚、虚有其表。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穮蓘原指稻谷或麦秸,外表看似茂盛,实际上中空无物。后来,这个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外表看似美好,但实际上内在空虚、虚有其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穮蓘常用于形容外表光鲜、表面美好,但实际上毫无实质内容的人或事物。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形象,而忽视内在实质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穮蓘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哀公二十二年》。故事中,鲁国有个名叫公孙穀(音同穮)的人,他外表看似有才华、有学问,但实际上却只是一个空有其表的人。后来,人们用穮蓘来形容那些外表虚有其表的人或事物。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穮蓘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虽然穿着名牌服装,但实际上是一个穮蓘之人。
2. 这个项目外表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是一个穮蓘的空壳。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穮蓘”想象成一个华丽的外表,但内部是空洞的蓓蕾。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穮蓘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穮蓘相关的成语,如“穮穝不实”、“穮穝不丰”等,这些成语都与表面光鲜、内在空虚的主题相关。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虽然穿着时髦,但是他的成绩很差,真是一个穮蓘之人。
2. 初中生:她外表看起来很漂亮,但实际上她的性格很差,真是一个穮蓘。
3. 高中生:这个公司的产品包装很精美,但实际上质量很差,是一个典型的穮蓘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