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软骨(ruǎn gǔ)
发音(Pronunciation):ruǎn gǔ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胆小怕事,缺乏骨气。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软骨原指鱼类等动物身体部分的软骨组织,易于折断。比喻人胆小怕事,缺乏骨气,容易屈服于困难和压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胆小怕事、不敢坚持自己立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软骨”最早出现在明代张溥的《归田录》中,意为软弱无力。后来演变为形容人胆小怕事,缺乏骨气。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 + 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个软骨,面对困难总是退缩。
2. 我们不能做软骨,要勇敢面对挑战。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软骨容易折断,表示柔弱无力,记忆时可以想象一个软骨鱼被轻轻一碰就折断的形象。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软弱无能”、“胆小如鼠”等,加深对形容胆小怕事的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3-6岁):小明是个软骨,害怕大狗。
2. 小学生(7-12岁):我不想当个软骨,要勇敢面对困难。
3. 初中生(13-15岁):他是个软骨,连个小考试都害怕。
4. 高中生(16-18岁):我们不能做软骨,要勇敢追求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