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裱褫(biǎo chǐ)
发音(Pronunciation):biǎo ch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对人的举动或言语不满,表示不赞同或批评。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裱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裱”是指把字画装裱起来,使之更加美观;“褫”是指剥夺,使之失去某种权利或地位。合在一起,裱褫意为剥夺人的美好形象,批评或不满他们的行为或言语。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裱褫常用于表达对某人的行为或言论的不满或批评。当你认为某人的行为不当或言辞不当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你的不满或批评。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裱褫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裴褫的官员,他为人刚正不阿,勇于批评不当的行为。裴褫曾经批评了一位皇帝的错误决策,结果被剥夺了官职。从此以后,人们用“裱褫”来形容对他人的不满和批评。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裱褫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上是一个动宾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让我感到非常裱褫。
2. 在会议上,他裱褫了公司的管理层对问题的处理方式。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美好形象被剥夺,变得不堪,这就是裱褫。通过将形象与剥夺联系在一起,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裱褫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裁判”(cái pàn),意为裁决和判断;“裁员”(cái yuán),意为减少员工数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他们的欺负行为让我觉得很裱褫。
2. 初中生(13-15岁):老师对我们的表现感到裱褫,要求我们改正错误。
3. 高中生(16-18岁):他的言论引起了公众的裱褫和批评。
4. 大学生及以上(18岁以上):对于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应该裱褫并提出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