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地势倾斜而又绵延不断的样子。《汉书·司马相如传上》:“其南则有平原广泽,登降阤靡,案衍坛曼,缘以 大江 ,限以 巫山 。” 颜师古 注:“阤靡,旁袤也。”《文选》作“陁靡”。
成语(Idiom):阤靡(yǐ mǐ)
发音(Pronunciation):yǐ m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衰败、凋零。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阤靡原指山林草木凋零,后泛指国家衰败、社会动荡、人民疾苦。形容事物衰败、凋零,不再兴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国家、社会、事物的衰败和凋零。可以用来描述一些衰败的组织、企业或文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楚辞·九辩》中有一句“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阤(yǐ)人掩柴扉。”其中的“阤人”指的是废墟中的人们,意为衰败之人。后来,阤靡逐渐演变成了形容事物衰败、凋零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阤靡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企业经过多年的衰败,如今已经阤靡不振。
2. 这座古老的城市曾经繁荣一时,如今却已经变得阤靡不堪。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阤靡拆分为“阤”和“靡”两个字,分别表示衰败和凋零。可以通过形象联想,将衰败的组织或事物与凋零的草木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富丽堂皇”、“一败涂地”等,以扩大词汇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春天来了,花草开始枯萎,阤靡了。
2. 初中生:我们班级的几个学习小组都没有做好准备,阤靡一片。
3. 高中生:这个国家经济不景气,社会动荡,已经阤靡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