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栒簴
发音(Pronunciation):xún l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栒簴是一个古代乐器的名称,比喻言辞华丽而空洞,没有实际内容或意义。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栒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形状像笛子,由竹子制成。栒簴的声音悦耳动听,但乐器内部空洞,没有实际的乐曲。因此,栒簴成为了一个形容言辞华丽但没有实际内容或意义的成语。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栒簴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空洞而华丽的言辞,比如一些虚假的承诺、夸夸其谈的演讲或文章等。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表面而缺乏实质的行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栒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当时,有一位名叫曾子的学者写了一篇文章,文章用词华丽,但内容空洞,没有实质。孔子看了之后评价说:“曾子之言,犹栒簴之音。”从此,栒簴成为了一个形容言辞华丽而空洞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栒簴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栒”是乐器的名称,“簴”是乐器的一部分。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记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讲听起来很华丽,但实际上是栒簴之音,没有实质内容。
2. 这篇文章用词华丽,但缺乏实际论据,简直就是栒簴之作。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栒簴”想象成一个空心的竹子,没有实质内容,只有华丽的外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栒簴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乐器的知识,可以深入了解栒簴这个成语的起源和背景。同时,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花枝招展”、“锦上添花”等,来丰富自己的成语库。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表演就像栒簴一样,看起来很漂亮,但没有实际的内容。
2. 初中生:这个政客的演讲充满了栒簴之音,听起来很华丽,却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3. 高中生:这篇文章虽然用词华丽,但是内容空洞,简直就是栒簴之作。
4. 大学生:他的承诺就像栒簴一样,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没有实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