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紩衣(zhì yī)
发音(Pronunciation):zhì y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紩衣是指缝补衣物的意思,比喻修补过去的错误或犯罪行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紩衣这个成语出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原文是“紩衣针砭,相国之任也”,意思是要修补破衣服,就需要用针线,这就好比执掌相国之职,需要修补整顿国家。后来,紩衣逐渐引申为修补过去的错误或犯罪行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紩衣常用于形容人们修正错误,改正过去的不良行为。可以用在谈论个人成长、社会进步、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场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史书,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襄公十四年,晋国相国郑国忠臣曾子奉命修补国家,他用了紩衣的比喻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紩衣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紩”和名词“衣”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开始紩衣慎行。
2. 这个公司在曝光的丑闻后,紧急紩衣改正。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紩衣”这个成语与修补衣物的形象进行联系,用针线修补衣物的场景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左传》中的其他故事,以及其他与修补、改正相关的成语和词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爸爸用针线给我紩衣,好像魔术一样!
2. 小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及时紩衣改正自己的错误。
3. 初中生:学生应该紩衣慎行,遵守校规校纪。
4. 高中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要勇敢面对,紩衣慎行,不断提升自己。
5.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紩衣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