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
◎ 入木三分 rùmù-sānfēn
[with bitter incisiveness] 唐朝张环權《书断》说,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字迹的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后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入木三分诗思锐,散霞五色物华新。——清· 赵翼《瓯北诗抄》
入木三分
《说郛》卷八七引 唐 张怀瓘 《书断·王羲之》:“ 王羲之 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本谓笔力劲健,后借以喻描写或议论深刻。 清 赵翼 《杨雪珊自长垣归来出示近作叹赏不足诗以志爱》:“入木三分诗思鋭,散霞五色物华新。” 茅盾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崇禎 等候‘讨贼’的捷报,焦急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
成语词典已有该词条:入木三分
成语(Idiom):入木三分
发音(Pronunciation):rù mù sān fē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描写或刻画十分逼真,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描述、描绘或刻画得非常准确、逼真,直抵事物的核心。类似于用刀刻字,刻得非常深入,透过木头的表面,刻进木头的内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文章、画作、演技、评论等方面,表示其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精准、逼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传东汉末年,有一位叫曹操的将军,他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曹操非常重视文学艺术,尤其喜欢书法和绘画。有一次,曹操看到一副画作,画中描绘了一位老人的脸,画得非常逼真。曹操赞叹不已,称赞画家入木三分,形容画家把老人的神情描绘得非常准确、逼真。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名词+数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篇文章对社会问题的描述入木三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 这幅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 他的演技入木三分,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你用刀刻字,刻得非常深入,透过木头的表面,刻进木头的内部,表示描写或刻画得非常逼真、准确。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更多有关中国文化和艺术的成语,如“笔耕墨田”、“画龙点睛”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的作文写得入木三分,老师夸奖了我。
2. 初中生:这幅油画的细节描绘入木三分,我很喜欢。
3. 高中生:这部电影的演员表演得入木三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大学生:这篇学术论文的分析入木三分,对问题的把握非常准确。
5. 成年人:他的评论写得入木三分,让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