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碖碅
发音(Pronunciation):lǔn z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说话或行事冒失、粗鲁,不顾后果。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碖碅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碖”指的是石头,而“碅”指的是石头滚动的声音。碖碅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冒失、粗鲁的行为,就像石头滚动般不顾后果。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碖碅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冒失、粗鲁,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批评或警示那些缺乏考虑他人和后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碖碅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记载了一个关于齐国大夫田忌与赵国大夫孙膑之间的比赛故事。孙膑曾经制造了一辆特殊的战车,车上的石头可以根据战局滚动,以此来调整车的平衡。田忌看到这辆车后,也制造了一辆类似的车,但在比赛中他故意将车上的石头调整得不平衡,导致车辆行驶时碰撞发出碖碅的声音,从而让孙膑的车无法稳定行驶。这个故事形象地展示了碖碅的含义。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碖碅是一个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词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总是碖碅的,不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2. 这个人虽然有才华,但碖碅的性格使得他在人际关系中处处碰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石头滚动”的形象来记忆碖碅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行走时踩到了滚动的石头,不顾后果地继续前行,就像碖碅一样。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碖碅相近或相反的成语,如“谨小慎微”(形容做事非常小心谨慎)或“行云流水”(形容行动流畅、自如)。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10岁):他的举止总是碖碅的,很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
2. 初中生(11-14岁):她的回答太碖碅了,完全没有思考过。
3. 高中生(15-18岁):他的言辞粗鲁,总是碖碅地对待他人。
4. 大学生(19-22岁):在工作中,我们应该避免碖碅的行为,要考虑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