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拖胆 (tuō dǎn)
发音(Pronunciation):tuō dǎ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拖延、犹豫不决、胆怯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指因胆怯或犹豫不决而拖延行动或决策。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临困难或重要决策时,因为缺乏勇气或不确定而拖延行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拖胆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将军叫做孟尝君。有一次,孟尝君带领军队进攻敌方城池,但在关键时刻,他突然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策。结果,他的军队被敌人击败,最终失败了。这个故事中的孟尝君因为胆怯而拖延行动,导致最终的失败,因此“拖胆”一词就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名词。其中,“拖”表示推迟、延迟,胆”表示勇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拖胆不敢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2. 她总是拖胆不敢向老板提出自己的意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拖胆”与拖延行动、胆怯的含义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同时,可以通过制作一张包含该成语的卡片或贴纸,放在常见的学习或工作场所,以便多次看到并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勇气、决策相关的成语,如“胆大包天”、“胆小如鼠”等,来扩展对于拖胆的理解和运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在比赛前一直拖胆不敢上台表演。
2. 初中生:他因为拖胆而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3. 高中生:她一直拖胆不敢告诉父母她的真实想法。
4. 大学生:我曾经因为拖胆而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实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