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笢笏(mǐn hù)
发音(Pronunciation):mǐn h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笨拙愚昧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笢笏是由“笢”和“笏”两个字组成的。笢指的是愚蠢、愚昧,笏指的是古代官员的仪仗器物。合起来表示一个人愚笨而不聪明,思维迟钝,举止拙劣。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笢笏一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智商低下,思维迟缓,行动笨拙。可以用于讽刺、调侃或描述某人的不聪明。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在古代,笏是官员们行使职权时所使用的仪仗器物,代表着权力和智慧。而笢笏则是指那些在行使权力时显得愚蠢、愚昧的官员。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些官员在处理事务时的愚笨和拙劣。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表现出笢笏的一面。
2. 这个领导虽然聪明过人,但是他身边总有一些笢笏之辈。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笢笏”拆分为“笢”和“笏”,然后联想到愚笨、拙劣的意思。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手拿着笏仪仗器物,却晃晃悠悠、笨手笨脚地走路,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
1. 学习其他形容愚笨、愚昧的成语,如愚公移山、痴人说梦等。
2. 学习与智慧、聪明相反的成语,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聪明反被聪明误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差,真是个笢笏。
2. 初中生:那个同学思维迟钝,总是做出笢笏的事情。
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总是表现出笢笏的一面。
4. 大学生:他虽然是个学霸,但有时也会做出笢笏的行为。
5. 成年人:那个领导一直以来都是个笢笏,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