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吠尨(fèi péng)
发音(Pronunciation):fèi pé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辞刻薄,咬人似的尖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吠尨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其中“吠”指狗叫,而“尨”则是指狗咬。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说话尖刻、刻薄,就像狗叫一样刺耳,咬人一样刻薄。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吠尨来形容一个人说话刻薄、尖刻,特别是在争论、争吵或讽刺的情境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吠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相传,在项羽与刘邦争霸的时候,刘邦的部下韩信曾经被项羽俘虏。当韩信被带到项羽的营帐时,项羽问他:“你如今当了我的狗,还会吠叫吗?”韩信机智地回答:“狗吠尨。”意思是即使当了狗,也会尖刻地吠叫。从此,吠尨成为了形容人言辞刻薄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吠尨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吠”和“尨”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说话总是吠尨,让人很难接受。
2. 不要和他争论,他只会吠尨不停。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吠尨”与“狗咬”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狗咬人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言辞刻薄的成语,如“刻薄”、“讽刺”等,以拓宽词汇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话总是吠尨,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2. 初中生:班里有一个同学说话特别吠尨,经常让人感到厌烦。
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对方队员的发言非常吠尨,但我们始终保持冷静和理性。
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有些人喜欢吠尨,对他们的言论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