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誷冒 (tāng mào)
发音(Pronunciation):[tahng ma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言行举止鲁莽冒失,缺乏谨慎和考虑。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誷冒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誷”意为鲁莽,冒失,“冒”意为冒险,不顾后果。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的行为举止鲁莽冒失,没有考虑后果和谨慎。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在做事时不加思考,冒然行动,容易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或警示那些不注重细节和后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誷冒”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六年》中。据说当时晋国的襄公命令晋国的大夫们去追捕一个盗贼,其中有一个大夫名叫牙垣,他在追捕盗贼的过程中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迅速行动,结果导致了失败。因此,牙垣被人们称为“誷冒之夫”,并从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动词“誷”和动词“冒”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太誷冒了,没有考虑到后果。
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盲目地誷冒,需要谨慎思考。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誷冒”联想为一个人鲁莽地跳进冰冷的水中,没有考虑到水温和安全问题,这样可以帮助记住“誷冒”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1. 学习其他与谨慎和考虑相关的成语,如“深思熟虑”、“审时度势”等。2. 研究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中国古代对于谨慎和冒险的态度。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太誷冒了,没有听老师的话就跳进了河里。
2. 初中生:我在考试前没有好好复习,结果太誷冒了,考得很差。
3. 高中生:他在做决定时太誷冒了,没有考虑到后果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