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祅俗
发音(Pronunciation):yōu s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修行者或信仰者能够避开尘世的浮躁、庸俗之气,保持纯净的心灵境界。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祅俗一词由“祅”和“俗”组成。“祅”指宗教修行者自我修炼、保持纯净心灵的状态,“俗”指尘世的浮躁、庸俗之气。祅俗的含义是指修行者能够超脱尘世的诱惑,保持纯净的心灵境界。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祅俗一词常用于描述宗教修行者或信仰者能够远离纷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净。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抵制物质诱惑,追求精神境界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子游的弟子向庄子请教如何修行。庄子告诉子游,修行者应当祅俗,即保持纯净的心灵境界,超脱尘世的纷扰和庸俗之气。这个故事成为了“祅俗”一词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祅俗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个祅俗的人,从不追求物质享受,专注于修行。
2. 她的内心始终保持着祅俗的状态,不受外界诱惑的干扰。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祅俗”这个词语。可以将“祅”字想象成一个修行者,而“俗”字则代表尘世的浮躁和庸俗之气。通过将修行者与尘世相对立的形象进行对比,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对于宗教、哲学等领域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修行、纯净心灵等相关的知识,深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他的内心像一面镜子,时刻保持着祅俗的状态。
2. 初中生(13-15岁):只有保持祅俗的心态,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安定。
3. 高中生(16-18岁):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应该学会祅俗,保持内心的纯净和淡定。
4. 大学生(19岁及以上):修行者追求的是一种祅俗的境界,超脱尘世的诱惑,追求心灵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