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旁通(páng tōng)
发音(Pronunciation):páng tō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旁边的通路也能通行,比喻通达事理或见解高明。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旁通一词源于《汉书·食货志》:“旁通则内外一体,中外相通也。”意思是指了解内外事务,能够与人沟通,使内外相通,形成一体。在现代汉语中,旁通一词多用于形容人的聪明才智,能够通达事理,见解高明。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旁通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能力,特别是在解决问题、处理事务以及见解独到方面。它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智慧,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能够理解、接受和运用各种知识和经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旁通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食货志》中,用来形容人的才智。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不太明确,但它的意思和用法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后来,它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并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旁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旁”是形容词,表示在旁边的;“通”是动词,表示通行或通达。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表示人的才智和见解高明的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各种学科都很有见解,真是个旁通的人。
2.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一个旁通的人来解决。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记忆成语“旁通”的方法可以是联想法。我们可以将“旁通”联想成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能够通行各个方向,表示他的见识和才智很高明。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成语“旁通”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才智和智慧相关的成语,如“聪明才智”、“见多识广”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妈妈是个旁通的人,她总能帮我解决各种难题。
2. 初中生:老师讲课很有深度,思维旁通,我们都很喜欢听。
3. 高中生:他的见解很独到,真是个旁通的人才。
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要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旁通的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