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穇子
发音(Pronunciation):cí z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或行为像稗子一样粗野、粗鄙。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穇子,古时指稗子,是一种粗劣的种子,常用来比喻人的品行或行为粗俗、粗鄙。成语“穇子”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粗野、粗鄙,不符合社会礼仪和道德标准。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粗野、不文明,或者是一种警示,告诫人们不要陷入粗俗的行为之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说,穇子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外物》篇,其中写到:“穇子之子,何足为稻?稻者,天下之谷也。”意思是说,稗子的品质如此之低劣,怎么能与稻子相提并论呢?稻子是天下人民的主食,而稗子则是一种劣质的杂草。这个成语通过比喻,告诫人们要保持高尚的品行和举止,不要像稗子一样粗俗。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穇子”+ 动词“之”+ 宾语“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举止粗野无礼,真是个穇子。
2. 这个人说话粗鲁无礼,简直就是个穇子。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穇子”与“粗野、粗鄙”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像稗子一样粗俗,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礼仪和道德相关的成语,例如“雅人深致”、“文质彬彬”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是太穇子了,老师都不喜欢他。
2. 初中生:班里有几个同学的言行举止很穇子,需要改正。
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注意言行举止,不要像穇子一样粗野无礼。
4. 大学生:社会礼仪对于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变成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