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围攻(wéi gōng)
发音(Pronunciation):wéi gō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多人合力围困攻击某人或某地。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围攻是指多人或多方合力围困攻击某人或某地的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某个目标的情景。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围攻常用于形容多方势力对某个人或某个地点进行集中攻击。它可以用来形容战争、竞争、抵抗等各种场景。此外,围攻也可以用来比喻在某个问题上,众人对某个人或某个观点进行集中攻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围攻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则著名的故事是关于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的一场战斗。当时,赵国的一位将军叫赵括,他在战斗中被敌军围困,但他却能够在围攻之下保持冷静,并且成功突围。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围攻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围攻是一个动词短语,由“围”和“攻”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敌军围攻了我们的城池,但我们坚守不退。
2. 在这场辩论中,他被其他人围攻得无法辩驳。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围攻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团结的队伍围绕着一个目标进行攻击,这样可以帮助你记住围攻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围攻的故事和历史事件。此外,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围城”、“围观”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们一起围攻教室外的蚊子,把它赶走!
2. 初中生(13-15岁):在游戏中,我们团队合作,围攻敌方基地。
3. 高中生(16-18岁):在辩论赛上,我们围攻对方的观点,提出有力的反驳。
4. 大学生及以上:在市场竞争中,我们需要团结一致,围攻竞争对手,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