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抰振
发音(Pronunciation):yǎn zhè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动作有力,有声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抰振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抰意为用力摇动,振意为颤动。抰振的基本含义是形容动作有力,有声音。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体的动作有力量,具有震撼力或引起共鸣。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抰振常用于描述人们的表演、演讲或行动具有震撼力,能够引起观众或听众的共鸣。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声音的强烈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抰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文公十五年》中。故事中,晋国大夫郤缺在晋文公面前表演舞剑,他用力摇动剑身,发出了很大的声音。晋文公看到后非常赞赏,称其为"抰振"。从此,抰振成为了形容动作有力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两个字组成,前者为"抰",后者为"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讲抰振人心,引起了热烈的掌声。
2. 这位歌手的高音抰振了整个音乐厅。
3. 这个舞蹈动作抰振有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抰振的发音类似于“眼镜”,可以想象一个人用力摇动着一副眼镜,发出响亮的声音,形象地表示有力量的动作。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抰振是一个描述动作有力的成语,可以与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进行对比学习,如“气吞山河”、“声震四野”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用力抰振着拍打鼓,引起了全班同学的注意。
2. 初中生:这位演员的表演抰振人心,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3. 高中生:他的演讲抰振了整个会场,让人印象深刻。
4. 大学生:这部电影的剧情抰振人心,引起了观众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