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虩然(xī rán)
发音(Pronunciation):xī rá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动物因恐惧而发抖,害怕得像箭一样快速逃走。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虩然是由“虩”和“然”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虩意为惊恐、害怕,然表示动作迅速、快速。虩然形容人或动物因恐惧而发抖,并以极快的速度逃离。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虩然一词常用于形容人或动物在遭遇到恐惧或危险时的反应。可以用来描写人在受到惊吓时的惊恐表情和逃离的动作,也可以用来描写动物在感受到威胁时的逃跑行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条蛇,蛇受到惊吓后迅速逃走,农夫看到后感叹道:“蛇虩然而走,犹有余惊。”从此“虩然”一词被用来形容人或动物因恐惧而发抖、迅速逃走的情景。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副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听到突然的枪声,虩然而起,飞快地逃离了现场。
2. 小狗被大狼追赶,虩然逃走,一溜烟地消失在树林中。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成一个人或动物因恐惧而发抖,并以箭一样的速度逃离的形象。可以想象一个人或动物受到惊吓后,全身发抖地像箭一样快速逃跑。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恐惧和逃离相关的成语,如“惊弓之鸟”、“惊弓之虎”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看到路上有只大蜘蛛,虩然逃开了。
2. 初中生:他听到了突然的爆炸声,虩然而起,迅速跑到了安全地带。
3. 高中生:在野外露营时,我们突然听到了野兽的吼叫声,大家虩然逃离了露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