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正言辞(Yì Zhèng Yán Cí)
发音(Pronunciation):yì zhèng yán c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言辞正当,理由充分,能够让人信服的态度和言辞。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义正言辞是形容一个人的态度和言辞正当,有理有据,能够让人信服。这个成语强调了说话者的言辞是基于道义和正义,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辩论、争论或者辩护中,表示一个人以正当的理由和充分的论据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人难以反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成公四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义正言辞的故事。当时,齐国有一位宰相叫晏婴,他因为有很多优点而备受赞誉。有一天,晏婴对齐国的国君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国君并没有采纳。晏婴感到非常失望,并且离开宰相的职位。在他离开之前,他写了一封信给国君,信中他以义正言辞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失望。这个故事成为了“义正言辞”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个汉字组成的固定搭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以义正言辞地辩论,最终说服了大家。
2. 在辩论中,他总是能够以义正言辞击败对手。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开记忆,例如“义正”可以理解为正义,而“言辞”则可以理解为言语表达。通过将这两个部分联想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理直气壮”、“言之有理”等,来拓展对正义和言辞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老师讲了一堂关于诚实的课,我以义正言辞地告诉同学们要诚实待人。
中学生:面对家长的批评,我以义正言辞地解释了自己的行为。
大学生:在辩论赛中,我以义正言辞地反驳了对方的观点,赢得了比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