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纸醉金迷
发音(Pronunciation):zhǐ zuì jīn m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迷恋于虚荣和物质享受,迷失了自我。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纸,指纸醉,意为陶醉于纸上的文字;金,指金醉,意为陶醉于金钱的财富;迷,指迷恋,意为迷失自己。纸醉金迷形容人迷恋于虚荣和物质享受,迷失了自我,沉迷于表面的享受而忽略了内心的追求和真正的价值。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纸醉金迷常用于批评那些沉迷于物质欲望,追求虚荣和享乐的人。可以用来形容追求权势、财富或奢华生活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社会上盲目追逐物质的风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纸醉金迷最早见于明代杨慎的《太学正音谱》。据传,明代时期,有一位叫做胡思敬的学者,他在读书时非常勤奋,但是一次偶然机会,他接触到了一种名叫纸酒的美酒,从此沉迷其中,不再读书,而是整天沉醉于纸酒之中。他的朋友们都劝他戒酒,重新投入学业,可是胡思敬却不以为然,认为纸酒的美味远胜于书本的知识。最终,他迷失了自己,陷入了纸醉金迷的境地。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纸醉金迷是由三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的,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迷失在纸上的文字和金钱的财富之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纪轻轻就迷上了赌博,完全陷入了纸醉金迷的状态。
2. 这个社会上,有太多人沉迷于纸醉金迷,无法自拔。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纸醉金迷这个词语的发音,将其拆解为“纸”、“醉”、“金”、“迷”四个部分进行记忆。同时,可以结合故事起源中的胡思敬的形象,想象一个人抱着一张纸,喝醉了酒,手里还拿着金子,迷迷糊糊地走在路上,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纸醉金迷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纸酒的评价和纸醉金迷的批判,以及现代社会中纸醉金迷现象的表现和影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整天沉迷于电子游戏中,真是纸醉金迷。
2. 初中生:我们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而不是被纸醉金迷所迷惑。
3. 高中生:他为了追求名牌奢侈品而不顾一切,真是纸醉金迷。
4. 大学生:我们要警惕纸醉金迷的陷阱,不被物质所束缚。
5. 成年人:纸醉金迷的人往往忽视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