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行不踰方
发音(Pronunciation):xíng bù yú fā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遵守规矩,不越过界限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行不踰方是指人的行为要遵守规矩,不越过自己的职责范围,不越界行事。它强调人应该做事有分寸,不应越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行不踰方常用于教育、工作和社交场合,提醒人们要遵守规则,不要越界行事。可以用于劝告他人,也可以用来自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行不踰方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他在这篇文章中告诫梁惠王要做一个明智的君主,不能贪图私利,要遵守规矩,不越过界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行不踰方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行(行动);不(不);踰(越过);方(界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作为一名公务员,你必须行不踰方,不能滥用职权。
2. 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应该行不踰方,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3. 在社交场合,我们要注意行不踰方,不要说出不恰当的话。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行不踰方记忆为“行走时不越过方向”,用来强调人们在行为上要遵守规矩,不越界行事。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进一步学习中国成语,可以研究其他与行为规范相关的成语,如“循规蹈矩”、“守法如山”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我们要行不踰方,不欺负别人。
2. 初中生(14岁):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行不踰方,不抄袭作业。
3. 高中生(17岁):在考试中,我们要行不踰方,不作弊。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