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发音(Pronunciation):yī yè zhàng mù bù jiàn tài shā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一个小小的障碍会让人看不到大局,意指因为片面的观点或固执的态度而无法看清事物的真相。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这个成语出自明代文学家杨慎《世说新语》。其中的“一叶障目”指的是眼前的一片叶子,而“不见泰山”则是指无法看到远处的泰山,比喻因为一个小小的事情而使人无法看到大局。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为个人的偏见或固执的观点而无法看到问题的本质或整体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看到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说,明代时期,有一位名叫杜甫的诗人,他非常喜欢登山,每次登山都会带上一个小扇子。有一次,他在山上行走时,突然一阵大风刮来,把他的扇子吹落到了一棵树上。杜甫非常着急,但因为他站在树下,只能看到扇子上的一片叶子,无法看到扇子的具体位置。于是他就感叹道:“一叶障目,不见扇子;不见扇子,不见泰山。”后来,这个故事被传为佳话,并演变成了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这个成语由五个词语组成,每个词语的意思如下:
- 一叶(yī yè):一片叶子
- 障目(zhàng mù):挡住视线
- 不见(bù jiàn):看不见
- 泰山(tài shān):中国著名的山脉,也指大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太固执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2. 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因为个人利益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与登山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站在山下,只能看到一片叶子,无法看到整个泰山的景象。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泰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等,来拓宽对于片面看问题的认识。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一直认为数学很难,但是现在我明白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要我努力学习,数学也没那么难。
2. 初中生:有些同学总是只看到自己的成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们应该关注整个班级的进步。
3. 高中生:在社会问题上,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要有全局的视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