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寓贬于褒
发音(Pronunciation):yù biǎn yú bā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在表面褒扬之中暗含了贬低、讽刺的意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表面上给予赞扬,但实际上是在暗中批评或讽刺。它暗示了表达者对被评论对象的不满或不认同。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评论文学作品、艺术作品或人的行为等方面。它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行为或作品的批评,同时又不直接表达出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高祖本纪》中,原文是“寓贬于褒,褒贬互见。”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寓贬于褒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寓”和“于”是动词,表示“蕴含”、“包含”的意思,“贬”和“褒”则是形容词,表示“贬低”和“褒扬”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辞中寓贬于褒,实际上是在嘲讽他的对手。
2.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在赞扬作者,但其中寓贬于褒,暗含了对他写作风格的批评。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一只手给另一个人拍了拍肩膀,表面上是在表达赞赏,但实际上却在暗中批评他。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批评、讽刺相关的成语,如“含沙射影”、“画饼充饥”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老师表面上夸奖了我,但我觉得她的话里寓贬于褒。
初中生: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但其中寓贬于褒,作者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并不明确。
高中生:他的演讲虽然寓贬于褒,但却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和讨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