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观机而动
发音(Pronunciation):guān jī ér dò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观察形势,抓住时机进行行动。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观机而动是一个表示行动要根据形势、时机来决定的成语。观机指的是仔细观察、判断形势,而动则表示及时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行动的时机至关重要,只有在适当的时候采取行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观机而动常用于描述智慧、灵活的行动方式。它可以用于各种情境,如工作、学习、生活等。例如,在工作中,观机而动可以指导我们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避免错过重要的机会;在学习中,观机而动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考试的时间和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孟子·滕文公下》中有一则故事:滕文公问孟子:“夫子观于周乎?”孟子回答说:“观于周。”滕文公又问:“将益?”孟子回答说:“观其所将益,而动之。”这个故事中的“观于周”可以理解为观察周围的形势,而“观其所将益,而动之”则表示根据所观察到的情况来决定行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观机而动是一个由动词“观”、名词“机”和动词“动”组成的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商场上,要观机而动,抓住合适的时机购买商品。
2. 他善于观机而动,总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 这位领导善于观察形势,然后才做出决策,他的决策总是准确的。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成语拆分为“观机”和“而动”两部分来记忆。观机可以理解为观察形势,而动则表示采取行动。通过将观机和而动两个部分联系起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与观察、行动相关的成语,如“观者如云”、“坐而论道”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时机、机会相关的成语,如“时机已到”、“机不可失”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我在比赛中观机而动,抓住了对方的失误,赢得了比赛。
2. 初中生(13-15岁):面对考试,我会观机而动,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来安排答题顺序。
3. 高中生(16-18岁):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会观机而动,考虑就业前景和自己的兴趣来做决定。
4. 大学生(19-22岁):在找工作时,我会观机而动,抓住合适的机会投递简历和参加面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