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别籍异财
发音(Pronunciation):bié jí yì cá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别人的财物不可随意据为己有。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别籍异财是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别”、“籍”、“异”、“财”。其中,“别”表示不要,离开;“籍”表示据为己有,占有;“异”表示他人的,不同于自己的;“财”表示财物,财富。整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不要占有别人的财物,不要随意据为己有。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别籍异财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劝诫他人不要贪图他人的财物,不要随意占有。可以用于提醒他人要遵守道德规范,不要做出不正当的行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记·平津侯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晋国平津侯于公元前251年受到秦国攻击时,他的妻子曹贵人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将财物藏在了家中的砖墙中,并告诉其儿子不要告诉任何人。然而,平津侯的儿子却将这一秘密告诉了他的妻子,结果被秦国知道了财物的所在并派人洗劫了平津侯的家。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背叛他人,不能随意据为己有他人的财物。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别籍异财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从小就被教育要守法,不要别籍异财。
2. 别籍异财是我们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别籍异财拆分成“别(不要)”、“籍(据为己有)”、“异(他人的)”、“财(财物)”,并结合故事起源中的情节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贪污受贿”、“侵占公款”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要守法,不要别籍异财。
2. 初中生:在考试中,我们不能抄袭别人的作业,这是别籍异财的表现。
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别籍异财。
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要遵守职业道德,不要别籍异财。
5. 成年人:作为社会人士,我们应该遵守法律,不要别籍异财。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