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言必有据
发音(Pronunciation):yán bì yǒu j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说话必须有根据或依据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言指言语,必指必须,有据指有根据。言必有据意为说话时必须有充分的根据或依据,不能随意胡说八道。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说话严谨、有根据、有条理,不轻易胡乱发表言论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劝告他人在发表意见时要有理有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齐国的国君襄公问孔子:“什么是好的君主?”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言而有据。”这个故事传播开来,后来形成了成语“言必有据”。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言”、“必”、“有”、“据”四个字组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辩论中,他总是能够言必有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在做决策时,我们要言必有据,不能凭空臆测。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言必有据”理解为“说话必须有据”,并且可以通过与“言之凿凿”相对应来记忆,两个成语都表示说话有根据,但前者更强调说话时必须有充分的根据。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说话、辩论、逻辑思维有关的成语,如“口若悬河”、“出口成章”、“言简意赅”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言必有据,不能随便乱说。
2. 初中生:在班会上,我发言时总是言必有据,让同学们信服。
3. 高中生:在辩论赛中,我们团队的每个人都言必有据,才能赢得比赛。
4. 大学生:在写论文时,我们要言必有据,不能凭空臆测。
5. 成人:在工作中,我们要言必有据,才能取得信任和成功。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