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不愤不启
发音(Pronunciation):bù fèn bù q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对不公正的事情感到愤慨和不满,才会激起斗志和行动的动力。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愤不启是由“不愤”和“不启”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愤指愤怒、愤慨,启指激发、启发。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只有对不公正的事情感到愤慨和不满,才会激起斗志和行动的动力。它强调了愤怒和不满是激发人们积极行动的重要因素。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不愤不启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时,应该感到愤慨和不满,从而激发斗志,积极行动起来。这个成语可以用来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不公正,积极改变不公正的现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愤不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一》中,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发现齐国内部存在腐败和不公正的现象,于是他决定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他说:“不愤不启,不启不发,不发不变,不变不兴。”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了成语“不愤不启”,用来形容对不公正事情的愤怒和不满,以及激发行动的动力。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愤不启是由两个表示否定的副词“不”和两个动词“愤”和“启”组成的成语。其中“愤”和“启”是相对应的动词,表示愤怒和启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我们应该不愤不启,积极努力改变现状。
2. 只有不愤不启,才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和行动力。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不愤不启”与“愤慨激发行动力”进行关联记忆。可以想象自己面对不公正的事情时,内心愤怒和不满的情绪激发了自己的斗志和行动力。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不公正相关的成语,如“义愤填膺”、“怒发冲冠”等,来丰富对不公正事情的表达。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面对欺负同学的行为,我觉得不愤不启,决定向老师报告。
2. 初中生:看到学校里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我感到不愤不启,决定加入学生会,争取改变。
3. 高中生:对于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我深感不愤不启,决定将来从事公益事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