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衅起萧墙
发音(Pronunciation):xìn qǐ xiāo qiá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挑起纷争、制造麻烦,破坏和平安宁的境况。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衅起,指挑动、激起;萧墙,指宁静、平和的墙。成语中的“衅起萧墙”形象地比喻破坏和平的行为,使原本安宁的境况变得纷乱不安。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制造纷争,破坏和平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政治上的煽动、社会上的暴力行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高士传》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叫郭泰的人,他在家中的墙上刻下了“我是郭泰”的字样,引起了邻居的不满。邻居们对此感到恼火,但又无法直接对郭泰采取行动。于是,他们纷纷写下诸多诽谤郭泰的字条,贴在郭泰家的萧墙上,以此来表达对郭泰的不满和愤怒。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成语“衅起萧墙”,用来形容挑起纷争、破坏和平的行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衅起萧墙的结构为“动词 + 动词 + 名词 + 名词”,其中“衅起”为动词短语,表示挑起或激起;“萧墙”为名词短语,表示安宁的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总是喜欢衅起萧墙,让整个社区陷入纷争之中。
2. 别让他进入我们的团队,他会衅起萧墙,影响我们的工作氛围。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宁静的墙边,突然用手激烈地敲打墙壁,将原本安宁的墙境变得纷乱不安,从而形成“衅起萧墙”的意象。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纷争、破坏和平相关的成语,如“拨乱反正”、“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等,以丰富对于这一主题的词汇储备。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们之间的争吵衅起了萧墙,班级变得很吵闹。
2. 初中生:他的行为衅起了萧墙,导致整个社区的安宁被打破。
3. 高中生:政治领域常常有人衅起萧墙,煽动群众情绪,导致社会不稳定。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