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语虚辞(fú yǔ xū cí)
发音:fú yǔ xū cí
基本含义:指言辞虚浮,不真实,没有实际意义的话语。
详细解释:浮语虚辞是由“浮语”和“虚辞”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浮语指的是言辞轻浮、不切实际的话,虚辞则指的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辞藻。浮语虚辞表示言辞虚浮,没有真实的含义和实际的作用。
使用场景:浮语虚辞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善于说空话、讲大话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文辞华丽却没有实际内容的文章或演讲。
故事起源:《左传·僖公十五年》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宰相田恒在朝会上说了很多华丽的空话,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贡献。后来,人们就用“浮语虚辞”来形容这种言辞虚浮的行为。
成语结构:浮语虚辞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形式为“形容词+名词”。
例句:
1. 他在演讲中充斥着浮语虚辞,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2. 这篇文章的浮语虚辞让人看了很生气,完全没有实际的观点和论证。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记忆“浮语虚辞”这个词的音节,以及与言辞虚浮、不真实相关的形象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修辞手法和辞藻华丽但实际内容空洞的文章或演讲的相关知识。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作文里充满了浮语虚辞,一点也不实在。
2. 初中生:老师在课堂上说了一大堆浮语虚辞,我们都听不懂。
3. 高中生:政治家的演讲充斥着浮语虚辞,很难找到真正的观点和立场。
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浮语虚辞完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看得我很失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