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闲是闲非
发音(Pronunciation):xián shì xián fē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对事物的是非、轻重、优劣等评判不加分辩,不分青红皂白。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闲是闲非”源自《汉书·霍光传》:“当是时,太后临朝,春秋侍读杜延年,为丞相时,常以王法诘责,太后亦不敢辞。及延年为少府,太后问之,延年对曰:‘闲是闲非,非所敢知。’”意为在判断是非问题时,不敢随意发表意见。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对事物评判不加分辨,不分青红皂白。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对事物判断不明,不敢发表意见,或者表示对是非问题不加分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汉代,描述了丞相杜延年在太后面前对是非问题保持沉默的情景。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闲”、“是”、“闲”和“非”四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对这个问题闲是闲非,不愿发表意见。
2. 在团队讨论中,他总是闲是闲非,不做任何评价。
3. 他对这个事件的闲是闲非,看法很模糊。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别记忆,然后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词语的含义。例如,将“闲”和“是”联想成“闲时”、“闲暇”,表示对事物不加分辨;将“闲”和“非”联想成“闲话”、“闲聊”,表示对事物不做评价。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和是非判断相关的成语,如“不辨菽麦”、“不分轻重”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问:“你们觉得谁做得最好?”小明回答:“老师,我对这个问题闲是闲非。”
2. 初中生:班级里发生了纷争,小红说:“我对他们之间的争吵闲是闲非。”
3. 高中生: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小李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闲是闲非,不能随意发表意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