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发音(Pronunciation):gēng zhě ràng pàn, xíng zhě ràng l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农民在耕田时应该避让行人,行人在路上应该给农民让路。形容社会秩序井然,互相谦让的良好风尚。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这个成语源自《论语·季氏》:“耕者年岁之丰年也,谓之谷;年岁之不丰年也,谓之荒。此谓耕者。行者年岁之丰年也,谓之穰;年岁之不丰年也,谓之薪。此谓行者。”意思是农民在丰年时耕作得到丰收,被称为“谷”,而在不丰年时耕作得不到收成,被称为“荒”。行人在丰年时行走得到丰裕的食物,被称为“穰”,而在不丰年时行走得到有限的食物,被称为“薪”。耕者和行者都是为了生存而努力工作,因此彼此互相谦让,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社会秩序井然,人们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良好风尚。可以用于表达人们之间应该相互尊重、谦让的道德观念,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社会或团体内部的和谐氛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农耕社会。在古代,农民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而行人则是社会的交通参与者。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农民和行人互相谦让,避免冲突,形成了“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良好风尚。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耕者”、“让畔”、“行者”和“让路”。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这个小镇上,人们都遵守着“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原则。
2. 这个社区的居民之间相互尊重,形成了“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和谐氛围。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别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例如,将“耕者”与农民、耕作联系起来,将“让畔”与避让行人联系起来,将“行者”与行人联系起来,将“让路”与给予道路让行联系起来。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社会秩序、互相谦让相关的成语,如“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学会了“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在路上看到农民叔叔在耕地,我会主动让路。
2. 初中生:我们要学会互相尊重,遵守“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原则。
3. 高中生:社会秩序的维护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遵守“耕者让畔,行者让路”的规则是其中之一。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