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不通文墨
发音(Pronunciation):bù tōng wén m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不通达文墨之人,形容文化水平低下,知识浅薄。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不通文墨指的是一个人对文化知识了解很少,不通达文墨之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非常低下,知识面狭窄,缺乏学识和见识。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低下,不懂得欣赏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东西。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重视功利而忽视精神追求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不通文墨”最早出自《汉书·艺文志》:“其文墨之士,不通文墨,犹不通文墨也。”这句话是指那些学识浅薄、不通文艺的人。后来,人们逐渐将“不通文墨”作为一个成语来使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通文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不通”、“文墨”两个词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虽然是个大老板,但却是个不通文墨的人,对艺术一窍不通。
2. 这个人只知道赚钱,对于文化知识一点也不感兴趣,真是个不通文墨的人。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不通文墨”与“不通水路”进行联想,形象地表示一个人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就像对水路的不通,知识的流动被阻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文化艺术相关的成语,如“文不加点”、“文武双全”等,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是个不通文墨的人,不喜欢读书也不喜欢写字。
2. 初中生:这个同学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他对文学艺术一点也不感兴趣,真是个不通文墨的人。
3. 高中生:这个同学只关心考试成绩,对于文化知识一窍不通,真是个不通文墨的人。
4. 大学生:他虽然是个理工科的学生,但他对文化艺术也不感兴趣,可以说是个不通文墨的人。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