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脸红耳赤
发音(Pronunciation):liǎn hóng ěr ch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因害羞、尴尬、愤怒等而脸部发红,耳朵也发热。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因为感到尴尬、害羞、愤怒等,而导致面部血液循环加快,脸部发红,耳朵也发热。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在某些尴尬、害羞、愤怒等情况下的反应,表达情绪强烈的状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汉书·陈留贾谊传》中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据说贾谊是汉朝时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在朝廷上直言敢谏,因此得罪了一些权贵。有一次,贾谊在朝廷上对皇帝提出了一些直言的建议,结果被皇帝驳回并遭到了一些权贵的嘲笑。贾谊感到非常尴尬和愤怒,脸部发红,耳朵发热,但他仍然保持了坚定的立场。后来,人们就用“脸红耳赤”来形容因为尴尬、愤怒等而脸部发红的情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个词组成,分别是“脸红”、“耳赤”和“耳红脸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面试时,他因为紧张而脸红耳赤。
2. 她听到了别人的恶作剧,脸红耳赤地离开了教室。
3. 他听到了别人对他的批评,脸红耳赤地回应了一番。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与“脸红耳赤”相关的场景进行联想,比如在面对尴尬的情况下,自己的脸红了,耳朵也开始发热。通过形象化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情绪相关的成语,比如“怒发冲冠”、“面红耳赤”等。也可以学习一些与表情和形象相关的成语,比如“面如土色”、“目瞪口呆”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当老师点名时,小明因为忘了带作业本而脸红耳赤地站起来道歉。
2. 初中生:在班级演讲比赛中,小玲因为紧张而脸红耳赤地念了一段错乱的台词。
3. 高中生:当他听到了同学对他的恶作剧时,他脸红耳赤地追了出去要报复。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