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詈夷为跖
发音(Pronunciation):lì yí wéi zhí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将外国人或外族人贬低为跖(zhí)骨,比喻极端蔑视和歧视外族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詈夷为跖源自于中国古代的思想观念,跖骨在古代被认为是最低贱的部位,而夷则指的是外族人。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以极端的蔑视和歧视来对待外族人,是一种极端的排外思想。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对外族人有着极端的蔑视和歧视,或者用于批评某种排外思想的存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背景,并且避免使用这样的成语来贬低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记·卷九十二·魏公子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公子列因为对外族人有着极端的蔑视和歧视,将外族人贬低为跖骨。这个故事引申出了“詈夷为跖”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詈”、“夷”、“为”、“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论中充满了詈夷为跖的思想,完全没有尊重他人的文化和背景。
2. 我们应该摒弃詈夷为跖的观念,尊重不同的民族和文化。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詈夷为跖”这个成语拆分成两部分记忆。首先,记住“詈夷”这两个字,它们表示对外族人的蔑视和歧视。然后,记住“为跖”这两个字,它们表示将外族人贬低为最低贱的部位。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书籍,参加多元文化活动,或者与外国朋友交流来增加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我不喜欢那个詈夷为跖的同学,他总是嘲笑外国人。
2. 初中生(13-15岁):我们应该摒弃詈夷为跖的思想,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背景。
3. 高中生(16-18岁):这个电影通过讲述一个詈夷为跖的故事,反思了人们对外族人的偏见和歧视。
4. 大学生及以上(18岁以上):我们应该努力消除詈夷为跖的观念,建立一个充满多元文化的社会。
1/0